劉仁軌,唐朝宰相、名將,漢章帝劉炟之後。
自少孤貧,卻恭謹好學,成年後博涉文史。以直言敢諫聞名,累官至給事中,後歷任青州刺史、帶方州刺史、同中書門下三品等職。鎮守百濟,救援新羅,白江口之戰大敗倭國水師,聞名天下。
武力73,文學83,智慧86,道德72,年齡24,統御87,政治80,魅力63,忠誠100,野心47
扶余隆,為百濟義慈王之子,是百濟的末代太子。
後歸降唐朝,被封為熊津都督府都督,帶方郡王,管理百濟故地與遺民。
武力65,文學62,智慧78,道德69,年齡22,統御79,政治73,魅力51,忠誠100,野心39】
倭國長久窺視大陸,公元663年,為轉移國內矛盾,重塑朝廷威信,傾全國之力,盡起水師四萬,戰船千艘,出兵朝鮮半島。
唐將劉仁軌、百濟太子扶余隆,領水師一萬三千人,戰船百七十艘,與白江口迎敵。
兩軍合戰,大唐水師四戰連勝,焚燬倭國戰船四百多艘,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
此戰之後,徹底奠定千年東亞政治、經濟、文化局面。倭國掩下狼子野心,臣服大唐之下,專心學習唐朝先進位制度,遣唐使制度順應而生……
蕭承此前抽到的藍色卡牌,因為雲國恰好缺乏水師將領,便將二人送到了武裡府大營之中效力。
相較於扶余隆擔心夏軍水師日後成為雲軍水師心腹大患,還是劉仁軌這套,初次交戰,當震懾金陵水師的說法,更讓在座的一眾驕兵悍將們贊同。
鄭和亦是眉眼一舒,當即點頭,沉聲道:
“好!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便命你二人,領兵出戰,將雷州水師殘部徹底覆沒!”
劉仁軌、扶余隆聞言,當即大喜,連忙抱拳應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片刻之後,雲軍水師之中,便有數艘樓船,在二人的率領之下,鼓起風帆,船槳飛快搖動,朝前方雷州水師殘部追去。
身後,雲國水師緊隨其後。鄭和坐鎮的旗艦之上,各色令旗翻飛不斷,指揮眾船隻以軍陣排列。
海面之上,頓生凜然殺機。
殺伐之氣直衝天際,引得天地異動,自生回應。
大軍氣運異象,隨之凝聚,化作巨大鯨獸,懸浮天空之上。
鰭翅揮動,異象加持,雲軍戰船速度再次一快,劈波斬浪前行,飛快地拉進了與前方逃竄的雷州水師殘部之間的距離。
下一刻,戰船之上,投石機之聲響動。無數飛石拋起,朝前方那雷州水師殘部砸去。
飛石砸落海面,發出“砰、砰、砰”的炸裂之聲,激起無數浪花。更有不少飛石,落於夏軍戰船之上,頓時砸得夏軍水師將士人仰馬翻,甲板碎裂。
更有夏軍戰船奮戰搏殺多日,再遭遇飛石砸擊,船身龍骨不堪重負,頓時斷裂。
不過一輪攻擊,雷州水師殘部之中,便有數艘船隻,或是斷裂傾覆,或是船隻進水,難以繼續前行。
然後不過片刻之後,雲軍戰場之上,又是一聲聲響動。飛石、箭矢密密麻麻,覆蓋而去。
金陵水師主將陳定山,看著遠處海面上的戰況,目眥欲裂,當即催促道:
“再快!再快些!”
來援的金陵水師將士,全速前行,想要盡力救下雷州水師袍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