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上國”,這個聽起來很是唬人的名字,才是黎朝的真實國號。一直稱呼的“黎朝”,其實就和“偽滿國”、“南朝鮮”這類稱呼差不多。
但可惜,這個所謂的大安上國,出了黎朝國境,天下人就沒有認這塊招牌的。
究其原因,便是因為黎朝一國,其實真算起來,不過是昔日哀牢國分崩離析之後,將領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勢力之一。
當初夏國開國太祖皇帝一統中原,雄心勃勃,志得意滿。
攻略天南之地的時候,為求速勝,他定下先強後弱,其餘割據勢力傳檄而定的策略。決定先攻雲國,再降服各地割據勢力,將哀牢國故土收入版圖。
只可惜,他在建昌府被雲國太祖擊敗。這場雲國立朝之戰,最終使得夏國失去了將天南之地收歸版圖的機會。
而黎朝也趁著兩國交戰之機,全力征伐,最終統一原哀牢國的東南之地,正式開國稱制。
不過雲夏兩國,一個一統中原,國力雄厚,為天下諸國之首,朝堂正統性不用多說。一個在天南之地建國稱制,抵擋夏國大軍兵鋒,逼著夏國承認歷代雲國君王的皇帝尊位,亦是穩定了一國法統。
和兩國想比,黎朝顯然就有些尷尬了。
當初能夠成功立國,都是趁著雲夏兩國大戰之際,撿了個便宜。數百年內,黎朝雖有奮起之時,但最多也就侵擾一下雲夏兩國邊境。
其實講道理,其實黎朝的國力並不算太弱,放在西域、天竺之地,也是雄霸一方的強國。但架不住他處在雲夏兩國之間,被壓得死死的,毫無翻身的可能。
如此一來,既沒有充沛武德,本事又只是一方割據勢力出身,沒有大義在身,誰會把你當回事?
什麼大安上國,就連黎朝的官吏一般時候在他國,都不好意思這麼介紹自己。
蕭承聞言,點了點頭,沉吟道:
“這黎朝使臣,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一旁的馮保聞言,當即湊到蕭承耳邊,輕聲道:
“回陛下,這黎朝求和之事,已然商議完畢,今日應當是使團離去之日。客曹相應的奏報,前日便放在了陛下御桌之上……就是不知道為何,這黎朝使團特地繞道稷下學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蕭承不由得搖頭,開口道:
“都談完了?倒是朕疏忽了……”
馮保當即接話道:
“陛下日理萬機,這黎朝之事,不過小事而已,陛下顧不上也是自然的。”
黎朝在雲國手中,一敗再敗,損兵折將,丟失國土。這般情景之下,雲國朝野之中,誰也沒有將黎朝放在心上。要不然這事關一國和談之事,起碼也需要客曹尚書親自奏報的。
蕭承點了點頭,沉聲道:
“派人去查查,這黎朝使團為何繞道來此,到底是臨時起意,還是有別的什麼打算!”
馮保點了點頭,輕笑道:
“陛下放心,如今黎朝那邊,有的是想要把給我雲國送訊息的大臣。便是這使團之中,奴婢的東廠,也已然策反了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