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應該是沒有看到溫鈞的表情,不過他也不想去追究這無聊之事。
“永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天高皇帝遠,帝王在哪兒沒有威信,才使得顏元澤如此跋扈,各位愛卿可有解決辦法?”
溫鈞知道,自己的事告一段落,默默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一文官出列:“皇上,臣認為是時候南下了,若是聖上親臨,與百姓交流,定能有所效用。”
還未等皇上做出反應,立馬有人反駁:“不妥,巡遊勞民勞財。永州地處南疆,與裴若國接壤,若是敵國乘機偷襲,便是將聖上置於險境啊!”
這個理由也就是為什麼這麼多年,所有皇帝都沒有去過永州巡遊。
去哪兒窮山惡水作甚?自是要去風景如畫,經濟發達的地方,那些民生疾苦便由各地知府寫了奏摺報告一下,那些個皇帝是純粹為了視察民情的?都是藉著這個由頭遊山玩水去的!
此話一出,朝堂上便有不少符合聲,那文官不服氣,說不定聖上就是想出去玩兒了呢?
“王卿言之有理,國庫本就緊張,如今的錢財還是緊著前線的好。”
聽了聖上的答覆,那文官灰溜溜地回到了佇列中。
可是除了那文官,便沒有人再提建議了,眾人都只是在討論巡遊的壞處。
皇帝揉了揉腦袋,出聲停住了他們的討論:“朕知道你們的意思,只是這必得解決,若是民心都向著知府,造反可是輕而易舉。”
朝堂上瞬間沒了聲音。
他有些沮喪,看向了往日來他的智多星——彭丞相。
“彭卿可有什麼辦法?”
“臣是有一法子。我朝一直以來有分封制度,將土地交由某位皇子打理。若是聖上能派遣一位皇子到永州建府,定能揚皇家之威嚴。”
“這倒是個不錯的法子,眾愛卿可有人選?”
只要皇帝捨得,一切的都好辦。
皇帝膝下只有三位皇子,太子自然是不可能去的,若是論出宮建府,二皇子年齡到了,三皇子還差了一月,便也成年了。
“皇上,如今只有二皇子到了年齡,定能承擔大任。”
“萬萬不可!”
淑妃的父親崔楠立馬站出來反駁,怎麼可能會讓自己的寶貝外孫去永州那偏遠的地方?
“二皇子雖然年長些,但自幼調皮。三皇子自小穩重,且再有一月便也到了年齡,不必如此死板。”
在朝上混的久了些的,都知道二皇子比三皇子受寵,論皇帝捨得那個,定是三皇子。不過,若是聖上有意培養二皇子,也未嘗不可。所以除了與淑妃父親交好的大臣,為二皇子說情,其餘人暫且按下不表。
“這才更需要歷練,永州之行未嘗不是一次好的磨鍊機會,又有溫家大公子在側輔佐,說不定能讓二殿下轉轉性子,日後好輔佐聖上呢?”跟淑妃父親唱反調的人跟許藍桉沒有絲毫關係,恰恰是許景楊外祖母的弟弟,他的外舅公。
這自家人吵,場外人更是懶得參與。
怎麼說,都是為了二皇子,沒有一個人是站在三皇子的立場上說話。
不過這應該是早就習慣的事,畢竟雲妃可沒有什麼外戚,更沒有在朝堂上拉幫結派,生出來的兒子也是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最多也就是和溫家走的近了些,不過誰不知道溫家是太子黨:長子是太子伴讀,嫡女是太子未婚妻,次子雖在外征戰,可若是太子登基便是繼承大將軍的位置。
三皇子更像個藉著溫家依附太子的可憐蟲。
朝堂上,討論二皇子和三皇子究竟誰更適合去永州當分封王,逐漸變成了二皇子的前途問題,皇帝不耐煩地叫停了這場“家庭紛爭”。
“好了,我有決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