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塵不禁感嘆,世人都以為韓非子已經死了,可沒想到他居然還活著,作為先秦七子的最後一位,韓非子對於大乾的影響是最大的。
如今大乾還在用他的法家思想治國。
“不愧是她的兒子,能夠出口成章。”
韓非讚歎道:“是不是在好奇為什麼我沒死?”
楊塵點頭。
“當年,我確實死了,不過,你娘又讓我活了過來。”韓非笑著說道。
他的話語輕描淡寫,不帶有絲毫波瀾,楊塵耳中聽來,卻是倍感驚奇!
他孃親當年究竟是有多麼高的修為神通,能夠讓一個死人都活過來?
母親有這樣的能力,又怎麼會不明不白的死在宮裡,楊塵不禁問道:
“我母親是怎麼死的?”
紅袖坊主蕭大家也望向韓非,她也同樣好奇這一點,夢當年究竟是怎麼死的。
天底下能殺她的人都沒有幾個!
韓非沒有正面回答這個問題,轉而說道:“你對你孃的瞭解還是太少。”
楊塵再次點頭。
他確實對母親雲夢的瞭解很少,甚至在加入欽天監之前對其一無所知。
所有的瞭解都是今年從他人口中得知。
韓非語氣滿是追憶,說道:“我出生韓國王室,並不得韓王恩寵,無緣王位,與你現在的處境差不多。
“我自小口吃,性格自閉自卑,甚至稱得上怯懦,有一次,遭受欺凌,我打算一死了之,無意中遇到了夢。
“夢說萬物有陰必有陽,有利必有弊,我雖口吃,不善言談,但善於著述。
“我看得出夢是有大學問的人,我打算向她學習,可她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
“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楊塵疑惑。
韓非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說道:“對,夢說我年紀尚淺,讓我去儒家跟隨荀子學習,學成之後,若是還願意向她學習,她便答應。
“我自然求之不得,跋山涉水,趕往書院,向荀子學習,我與李斯同時拜在了荀子門下。
“李斯天資橫溢,對答如流,舌綻蓮花,讓我很羨慕,但我並不認為自己比他差。
“我牢記夢的教誨,極可能的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在書院之中,奮發圖強,刻苦鑽研學問,博學多能,才學超人,思維敏捷,李斯自愧不如。
“我語言表達不如李斯,但寫起文章來氣勢逼人,堪稱當時的大手筆。凡是讀過我文章的人,幾乎沒有不佩服我的才學。
“在儒家書院學習的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為數不多的快樂日子。”
韓非眸中滿是追憶之色。
“我雖師從荀卿,但思想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卻喜刑名法術之學。”
楊塵點頭,所謂刑名法術之學,即為法家學說。法家申不害主張君主當執術無刑,因循以督責臣下,其責深刻,所以申不害的理論稱為“術”。
商鞅的理論稱為“法”。這兩種理論統稱“刑名”,所以稱為“刑名法術之學”。
“我雖喜刑名法術之學,但認為法家思想還是具有許多錯漏之處。”韓非深深一嘆,說道:“我將心中的疑惑向老師荀子請教。
“荀子一嘆,說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我的了,我的道不在儒家,我可以出師了。
“荀子命我離開書院,我雖有些不捨,但還是離開了書院,回到了韓國。”
“當時,韓國在戰國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國家,我身為韓國公子,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
“這使我非常悲憤和失望,我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但始終得不到答案。
“儒家的學問講究仁義禮樂,無法使國家變得強大,法家的學問強調刑罰,也無法使國家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