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乾帝,自古以來從未出現過的帝王,功蓋三皇,德兼五帝,天下第一個皇帝!
“陛下所言三不足之說,當真是振聾發聵!”
李相忍不住躬身一拜,讚歎連連。
他曾經跟儒家荀子學習過,堅信人性本惡,後來成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荀師在《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陛下所言的天命不足畏,與之一脈相承,但卻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李相讚歎不已。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意思是:大自然的執行有其自身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為堯的聖明或桀的暴虐而改變。
天命不足畏卻是言簡意賅,更上一層樓!
天道遠,人道邇,不能盲目地相信天命之說,應該從人道出發,修人道以應天道,修政以救災,絕不能因為天災異象之說影響國策的推行!
“第二句祖宗不足法呢,李大人?”
一旁,趙升不禁笑著附和道。
李相讚歎連連,說道:“第一句振聾發聵,第二句更是驚為天人,與我法家學說不謀而合!”
“哦?”
趙升附和,露出疑惑的神情。
“當年,法家先輩,在秦國主持變法的商君曾說: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李相鄭重說道:
“法制應隨時改變,不宜守舊,對於所謂“舊章”或“祖宗之法”,要具體分析,不能說全不可改,也不能全盤否定,而是要應改則必改。”
趙升連連點頭。
也正是因為乾帝具有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雄心壯志,才從無到有建立起了大乾帝國。
“不過,這第三句,人言不足恤,臣不是很明白。”李相躬身問道。
儒聖曾說,禮義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顧恤人言,還是要以不違反禮義為必要條件。
但乾帝卻直接指出……人言不足恤!
趙升也同樣疑惑,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好理解,但人言不足恤看似簡單,卻極難理解!
“你修為不到,自然難以理解。”
乾帝仰望蒼穹,眸光悠遠而深邃。
“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算不了什麼,最後的人言不足恤才是最高的境界。
“天高不算高,人心第一高,與變幻莫測,撲朔迷離的人心比起來,天道變化算得了什麼?
“周王朝的至高傳承,天子封神術中說,修行有三種境界,日月同輝,天地同壽,眾生同心。
“日月同輝、天地同壽只是低等境界,唯有最後的眾生同心才是至高境界。
“誰能徹底把握人心的奧秘,便能超越所謂的境界,所謂的修為,所謂的天命。
“對你們來說,這種境界還太遙遠,你們連一品都未到達,談何把握人心,探究天道……”
乾帝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孤獨。
古來聖賢皆寂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修道之路上,越往上走人越少,到達了他如今的境界,身邊已經沒有同行者了。
大道之上,唯我獨行,唯我獨尊。
李相聽得雲裡霧裡,哪怕以他法家大成的修為,也難以明白乾帝所說的境界。
趙升也是聽得匪夷所思,哪怕他掌管天網,修為深厚,也壓根聽不懂乾帝所表達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