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農本。
楊塵身軀躬下,如同老農,再沒有之前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氣勢,整個人樸實無華。
如同年幼時所看到的父親、爺爺耕種一般,他們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
爺爺死後,父親耕種,父親死後,留他耕種,生於天,死於地,這方寸的田地間,便是農民的一生。
楊塵身軀躬下,如同山間老農,一心耕種,盯著禾苗,不管山河破碎,不管世間風雲,哪管改朝換代,天下興亡?
我即我意,是為心意。
山河社稷為一把,春秋興亡為一把。
一把一枯榮,一把一人生。
歷史就在這一把中翻過。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
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
五帝三皇神聖事,騙了無涯過客。
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蹠莊屩流譽後,更陳王奮起揮黃鉞。
歌未竟,東方白。”
楊塵驀然回首。
原來他的道早已在燈火闌珊處。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楊塵一舉破關,進入六品境界。
一瞬間,文氣沖霄,天地失色!
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河,橫空而過!
天花亂墜,群星普照!
……
……
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四無人聲,聲在樹間,山林幽靜,綠蔭如蓋,卻有一行車隊浩浩蕩蕩,沿著官道駛向京城,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車隊共有數百輛馬車,每輛馬車都裝飾有儒家的標誌,他們的服飾也體現了儒家的風格——樸素而莊重,以黑色和深色為主。
馬車是木製的,結構卻極其巧妙,以車軸為中心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車輿與車輪,另一部分是車轅與馬匹。
車隊的車輿寬敞而舒適,內部擺放著儒家經典和樂器。車輪有四個或六個,用鐵箍固定在木製輪轂上。
車轅長而靈活,用皮革或繩索連線著兩匹或四匹馬匹。馬匹健壯而忠誠,身上的皮毛濃密透亮。
儒家車隊沿途受到了百姓的歡迎和敬仰。
有些人甚至從遠處趕來,只為一睹儒家大師的風采。書院先生和弟子們也不吝於與人交流,傳授儒家的禮儀、道德、音樂、詩書等學問。
他們希望能夠在京城得到皇帝的接見,為天下蒼生謀福祉。
車隊中央,馬車內,三人相對而坐,皆穿著儒服,這是直綴式的長袍,樸素而莊重。
袍服上綴有代表儒家的褂飾。
袍服下襬有襈,即用重繒等厚重的織物做成的寬邊,以增加袍服的厚度和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