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回府之後,左思右想,痛苦不已,冉閔的重要幕僚蔣幹,看到冉閔如此痛苦,便過來問道:
“冉將軍為何如此痛苦,難道還在為李累將軍之死而感到難過嘛?“
冉閔以手捂著額頭,輕輕的說道:
“大王準備南征,派皇太子石宣和章武王石斌各領兵十萬進攻南方,要求大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南方漢人恐怕又要遭受一場劫難啦。“
將幹一聽,心裡不免一驚,連忙問道:
“那大王有沒有給你安排什麼職務啊?“
冉閔搖了搖頭,痛苦的說道:
“我想李累之事,讓大王對我們漢人將領已經產生了懷疑,他只讓自己的兩個兒子領兵南征,不讓我們乞活軍插手,估計就是為了防止李累的事情再次發生吧。“
蔣幹低著頭思索了片刻之後,又說道:
“那既然如此,我們應當趕緊給南邊傳遞訊息過去,讓南方早點準備,皇太子石宣和章武五石斌皆是殘暴之徒,打起仗來生猛頑強,少有人能夠匹敵,讓他們南征,看來大王確實是憋了一肚子氣啊。“
冉閔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說道:
“李累這麼多年來,為南方出力甚多,此次讓出陳留,更是冒著巨大的危險,而南方據然不思回報,卻因為內部的鬥爭,據然派人來陷害李累,這樣的朝廷,不值得我們為他們賣命啊。“
蔣幹一聽,心中已經明白冉閔在為李累之事而埋怨南方,便嘆了口氣說道:
“昔日漢武帝之時,將軍李陵因為兵少,力戰不敵而被匈奴人俘虜,誓死不降,而漢武帝卻以為李陵是主動投降,不顧其他人的阻攔,憤怒之下殺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後,悲憤不已,便投降了匈奴人,但李陵雖然投降了匈奴,但終生不為其出一謀,也從不參與對漢朝的戰爭。“
蔣幹沒有說完,冉閔便怒目圓視,大喊的呵斥道:
“南逃苟且之徒,怎麼能跟漢武大帝相比呢?漢武大帝一生征戰匈奴無數,使漠北再無異族,戰功顯赫,無所謂懼,這其是那幫苟且偷生不顧中原百姓死活而跑去南方避禍的無恥之徒所能相提並論的嘛?“
蔣幹見冉閔動了怒,便不再言語,等冉閔稍微平緩之後,繼續說道:
“冉將軍聽錯了,我並未在說李陵,而是在說蘇武。“
“蘇武?蘇武持節為國盡忠,這世人皆知,蘇武又有什麼好說的呢?“冉閔皺著眉頭說道。
蔣幹見冉閔來了興趣,便頓了頓,繼續說道:
“李陵投降匈奴之後,曾受匈奴王之命前去勸降蘇武,他對蘇武說道:”即使在這裡守節也不會有人知曉。你的兩位兄弟已死,母親也去世了,妻子已經改嫁,十幾年來,妹妹和子女也都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樣短促,何必在這裡長時間的折磨自己!況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無常,大臣無罪被殺的已有十幾家。““
冉閔一聽,便連忙湊過身子來,問道:
“那蘇武怎麼說?“
“蘇武說道:自家歷代受到國家恩養,因為國家存在所以有尊嚴的活著,不必擔心別人隨時來取自己的性命,也不必擔心妻子和兒女們的拿去,所以有國才會有家,而自己對於國家的效忠,就如同兒子對父親的忠誠一樣,是不需要回報的。”
冉閔聽完,沉默不語,蔣幹見冉閔沉默,便又繼續說道:
“現今北地的百姓,之所以受到胡人無盡的羞辱,連性命都很難保障,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國家懦弱,沒有打得過這幫蠻夷,所以才會受到如同豬狗一樣的待遇,現如今它雖然弱了一些,內部也有很多弊端和矛盾,但那畢竟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就像兒子跟父親一樣,那有因為父親有點過失,兒子就不管父親的死活呢?”
冉閔聽後,更加的沉默不語,過了許久之後,冉閔昂頭長嘆道:
“好吧,我願做蘇武,為自己的國家盡忠。”
蔣幹見冉閔終於開竅,非常高興,但連忙說道:
“那我現在就安排人去通知四海幫,讓他們告知朝廷趙國的行動。”
冉閔擺了擺手,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