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虎對家裡田地裡面的產出還是很滿意的。
唯一的遺憾,就是芝麻有些少。
當初芝麻跟綠豆是一起種植的,大概有一分地。
可惜,許是種子不太好,許是過了節氣,他們家的芝麻,長得跟小日子一樣,又矮又挫。
最後收割回家,暴曬幾天後,倒出來的芝麻只有十幾斤,而且,趙清虎怎麼瞧著都不爽,打算明年的芝麻種子,從村上種的好的人家換取一些。
至於家裡面的,就全都做成芝麻粉。
這東西,是農家的滋補之物,甚至是閨女生孩子了,孃家人才會準備上一些,送去給閨女坐月子補身體用的。
製作方法也很簡單,精米先蒸,不能提前用水浸泡,就是蒸的時候,撒點水意思意思。
蒸上四成熟,裡面米粒依舊沒有膨脹的時候,倒出來,冷卻後放在鍋裡面文火炒熟。
再把黑芝麻炒熟,兩者摻和在一起,上石磨磨成粉,便算是大功告成。
對閨女好一些的,那就多放一些黑芝麻,那芝麻粉,不僅烏黑烏黑的,而且磨出來還帶油乎乎的。
對閨女不咋上心的,家裡麵條件不好的,芝麻少放點,那芝麻粉就是灰白灰白的、
吃的時候,撒上一些糖粉,攪拌了直接幹吃就好。
感覺幹吃難以下嚥的,用開水衝了也能吃,傳聞中的黑芝麻糊的老祖宗就是這個。
十六斤多的芝麻,留下一斤在廚房,給謝娘子做菜用,其餘的,趙清虎全都給磨成了芝麻粉。
六十斤精米,加上十六斤芝麻,最後得到了兩瓷罐芝麻粉。
吃的時候,撒上一些紅糖,是孩子們最愛的零食。
他們家還有更加高檔一些的吃法,芝麻粉加上崖蜜,放在陶罐裡面煮一煮,出來就是粘稠的芝麻糊糊,香甜可口,還帶著炒貨的一些焦香。
翌日,趙清虎去了梯田,看了看哈密瓜。
他們這裡,果然不適合種植哈密瓜。
或者,他用種懶瓜的方式,種不出來上好的哈密瓜。
瓜地裡面的哈密瓜,小的可憐,最大的也就只有海碗大小,好在外皮終於是黃了。
挑選了兩個還算可以的,趙清虎摘了,打算回家試試味道。
又看了看梯田裡面的大豆,葉子已經黃了,開始脫落,等葉子掉光,差不多就到了大豆收穫的季節。
順帶,趙清虎看了看水稻田。
糯稻,自然不指望長出來二茬稻。
不過,七畝水稻他還是有些期待的。
水田裡面已經蓄水了,雖然只有一層,但是,足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