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著驢車回村,路上,趙清虎拿著手中三包種子,腦海中有很多想法。
時間雖然晚了,可種還是要種的。
時節不對,最多就是沒有收穫。
現在都不用暖棚,直接就用肥土育苗,再找地方栽種就是。
西瓜不怕肥,種植棉花需要起壟,種植西瓜,就在西瓜藤所在起肥堆就行。
反正他手中最肥的也就是有機肥,肥力也不是很霸道,不會因為肥力太厚,把種子燒死,記得小時候,他爺爺把西瓜育苗栽種在牛糞裡面,效果也不差。
細細數了數,三種種子都不多,都是一百多。
剔除不發芽的,能種出來的不多。
而且,不能一次性全都用完了,他要留下一半種子,明年對應時節種下。
從種子數量最多的甜瓜種子中,挑選了十顆存入空間。
趙清虎需要測試下,空間無法容納活物,是否包括植物種子。
若是植物種子可以在空間保持活性,那至少他可以用空間來儲存種子,避免因為儲存時間太長,種子壞死或是發芽。
回村的路上,趙清虎入目所見,是已經徹底泛黃的冬小麥,還有正在茁壯成長的水稻。
夏天雨水多,甚至可能出現極端天氣。
水稻不怕雨水,但是這個時候的冬小麥,可最忌雨水的。
別看冬小麥將近成熟,不到最後顆粒歸倉,誰也說不準。
這種時候,也是村裡面老人最擔憂的時候。
冬小麥收穫的時間壓的很緊,而且,還需要老天爺賞飯吃,給幾天大太陽。
一旦小麥在成熟時期泡了水,淋了雨,很容易就在地裡面發芽,甚至是收回家,得不到及時晾曬,也會發芽,這就是災難。
總不能,把所有麥芽全都熬成麥芽糖吧,也趕不及啊。
回到家,趙清虎往豆腐坊門前的竹棚裡面一趟,清爽的風吹來,讓他舒服了不少。
小滿已經過了,馬上就是芒種,氣溫升高了不少,他估摸著有二十七八度。
“該讓兒媳婦給我弄些短打穿上,這氣溫是越來越高了。”
今天他們家在出糞,豬圈的豬糞、牛棚、驢棚,甚至是雞鴨鵝,還有兔子,都是生產糞便的。
不管是啥吧,全都被大郎拉去梯田裡麵肥地去了。
也不用堆肥,這些牲口糞拉到梯田裡面,先堆成堆就行。
等冬小麥收割後,整地平地的時候,再把糞堆扒拉開,裡面的東西也腐爛的差不多了。
晚上,趙清虎就開始處理種子。
用細棉布浸水,再包裹種子。
猶記得,他上初中的時候,學校也有一片空地。
當時就有同學帶了西瓜種子來學校,直接就用打溼的襪子裝種子,兩三天發芽成功。
反正,那一片西瓜地最後是長起來了,可惜,西瓜成熟的時候,他們剛好放暑假,一顆也沒吃到,全都便宜了學校的校工。
現在回想,也不知道襪子泡發的西瓜種子,最後種出來的西瓜是個什麼味,反正那臭襪子不是自己出的。
晚上吃飯的時候,大郎提了一下堆肥的肥土怎麼分配的事情。
水稻田裡面,水稻正是分叉長株的時候,追肥很有必要。
可他們家開出來的九十畝梯田也需要肥土,準備種大豆。
而且,棉花地裡面的棉花最近也長得很快,都已經到大腿高了。
趙大郎雖然沒有種過棉花,但是他有種植莊稼的經驗,莊稼茁壯生長,抽穗灌漿的時候,都是需要追肥的,唯有如此才能增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