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遺留下來半截身體被人用幾輛軍用卡車拖拽到了魯蘇那裡,至於其它現場留下來的邊角血肉則緊急送往了各國實驗室。
“太驚人了。”
“這簡直不像是是地球生物。”
“不...這就是地球生物。”一名研究人員在旁邊小聲反駁道,手裡抓著一份新鮮出爐的分析報告。
在電子顯微鏡下,那隻離開哥斯拉身體細胞外表看起來幾乎沒有異常,平平靜靜地就像是脫水之後的動物標本一樣。
但是隻要用強紫外線或者輻射進行刺激,它就會快速增殖、爆動,過分活躍的細胞甚至會在生理鹽水中引起肉眼可見的波紋。
我們知道,細胞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單位,一般來說,細胞都是由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等結構組成的,不同的生物細胞的形態各不相同。
地球上的細胞一般可分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植物細胞相對於動物來說,多了液泡、細胞壁、胞間連絲這些適合光合作用、泥土汲取無機鹽的生理結構。
液泡具有貯存營養物質和維持滲透壓的作用。它裡面的細胞液中溶解著多種物質,同時儲存著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
在液泡的周圍,是分佈的不太均勻的葉綠體,和名字一樣,通體都是綠色。這裡是植物體內最有效率的工坊,從中間到四周圍呈弧線滑落。
它有兩層光滑的單位膜,兩層膜間被一個電子密度低的較亮的空間隔開。這兩層單位膜稱為葉綠體膜或外被。
葉綠體膜內充滿流動狀態的基質,基質中有許多片層結構。這裡食物鏈的起源,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重要場所。
但是和這些生產澱粉的小零件相比,新哥斯拉的細胞簡直精密得像個高科技工廠。
它不僅有著複數細胞核在人類已擁有的生物學知識中,擁有兩個細胞核的細胞通常都屬於某種疾病的病變),而且每個細胞核內的dna都竟然具有明顯差異。
很明顯,每個細胞核代表生物性狀上的不同的功能,就像是一件高科技產品上各個埠的不同的晶片。
究竟是什麼樣的細胞成分,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形成這樣驚人、大膽的設計?
芹澤完全不明白。
他尊重現實。
但是哥斯拉的出現的確對整個生物科學的現有理論提出最嚴峻挑戰,搞不好從前唾手可得的理論被徹底反駁。
這樣細胞該如何分裂。
分裂的過程中,如何確保過度複合的結構不會導致dna的紊亂。
他現在恨不得化身成為漫威世界的奈米人,到微觀的世界去一探究竟。
可惜,由於《新哥斯拉》電影中並未展現出超過現實世界的科技,所以哪怕是芹澤這樣知識廣博的科學家,也只能透過x射線衍射效應來初步估算dna的結構資訊。
為此,李彥宏特地帶領手下團隊來了霓虹一趟,幫助他們除錯自己旗下公司的基因分析ai。
論基因測序的演算法,百度在世界上都是挺強的了。
不過多核細胞結構嚴重影響了演算法解析,研究人員不得不將各個細胞核先分離,然後再在實驗室對細胞核進行衍射,儘可能減少不相關的資料。
實驗大概持續了半個月。
初步估算,平均每個細胞核內大概有著大於人類八倍的基因資訊,而且似乎並不規律,想要完全排序入庫至少需要幾百年。
不過,也不是沒有發現。
至少研究人員發現哥斯拉的基因資訊同地球上的許多生物都具有相似性,換句話說這隻深海怪獸應該就是地球產生的,但是dna蘊含著包括十幾種不同綱目種的部分dna資訊。
人工,野獸。
如果不是地球上沒有這樣的技術,他們是真的不遠相信這樣一個超級縫合怪會是自然誕生的。
和地球的科學家相比,魯蘇看到可就更多了,他的視角可以直接深入微觀,不需要解析,也能觀測到哥斯拉細胞的神奇之處。
它的所以基因資訊都儲存在它的複數細胞核中,混沌而又雜亂,只有少數幾段才會顯示出有規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