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城以南數里,戰事已經結束。
馮寅及其麾下的兩千漢軍幾乎全部戰死,少數傷者也在吳軍親掃戰場時被消滅。
陸抗並不嗜殺,他滅俘的理由和姜遠不久前在潼關坑殺魏軍降卒時一樣,都是因為自身的處境無法安心攜帶俘虜。
在清掃完戰場之前,他親自督軍對竹溪城方向佈陣防禦,以防漢軍突然從城中殺出。
此時一名吳軍將領從後方跑來:“報告鎮軍將軍,通往竹溪城中的暗道已經被蜀軍掩埋。”
“嗯,王嗣不是傻子,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是陸抗意料之中的。
“另外,斥候偵得東北方向十餘里外一片山地被蜀軍佔領,山地北側即為通往上庸的大道,推測蜀軍一部已趁我軍在此交戰時押運糧草出發。”
陸抗託著下巴揣摩道:“竹溪有王嗣的兵馬,加上從楊縣運糧過來的姜遠一軍,蜀軍的人數在我們之上。此時應該是王嗣留守,姜遠押糧上路。”
邊上的將領不解道:“蜀軍既然兵多於我,為何不見來解救此間被圍的兩千人?莫非王嗣和姜遠都是無膽之輩。”
陸抗哼笑了一聲,透露出對部下這番言論的不以為然。
隨後他說道:“我軍突然出現在此,已經出乎他們的意料,王嗣和姜遠皆不知我軍虛實,姜維大軍又急需的糧草,他們二人多半是舍這兩千人想要保給姜維的糧草。”
“原來如此……”
“我是希望王嗣和姜遠聯手來交戰的,雖然這一仗我們可能打不贏,但拖一拖的辦法總是有的。”陸抗說道,“只需要拖上一陣讓姜維斷糧,上庸之圍自解,蜀軍也將被迫放棄這一次東征。”
那名吳軍將領說道:“我們拿下這兩千人沒花太久,姜遠應該走不遠,否則他也不必在十餘里外的山地佈陣防備我們。將軍不如率我等追過去!”
陸抗沒有立刻下決定,而是等清掃戰場完畢之後統計了一下己方的戰損情況。
他這一次帶來了一萬步卒和三千下船的水軍士卒,經過底下統計上報,與馮寅一戰所造成的陣亡損失也有一千四百餘人,傷者更多。
馮寅這批漢軍是堅持奮戰到最後的,沒有形成潰敗和混亂,所以雙方的戰損比並未拉開。
這一戰也讓陸抗意識到,即便是留在後方看守糧草的漢軍也有著不容小覷的戰力,在感嘆姜維經武整軍成效之高的同時他也放棄了追擊姜遠和漢軍拼陸路野戰的想法。
“不必去追姜遠了,帶上傷兵往堵水河岸撤退吧。”陸抗下令道。
吳軍的將領們對此感到不解,竹溪城南一戰他們贏下了,全軍士氣正高,姜遠軍護糧而行多半不能全力以赴和他們作戰,這個時候追過去想必是能佔便宜的。
陸凱對眾人解釋道:“孫都督在上庸慘敗,徵北將軍被困上庸城中,整個荊州以西尚有實力的吳國軍隊就只有我們了。現在我們看起來在敵軍後方來去自如,但做到這一步完全是依賴水軍的優勢。”
“姜維兵圍上庸,從堵水進入西漢水的通道隨時可能被他截斷。今日一戰之後我軍的位置已經暴露無遺,王嗣在竹溪城中也有了防備,襲取蜀軍糧倉的計策難以成功,繼續留在這裡有被姜維調兵圍剿的危險。”
這一番話說完,吳軍眾將紛紛理解了陸抗的做法,也重新對本部人馬的實力有了正確的認知。
雖然看起來他們這支軍隊和蜀軍交手幾度下來都沒有明顯吃虧,甚至在陸抗的排程運籌之下還隱隱佔了上風,但這些微小的優勢始終沒法掩蓋孫據在上庸葬送了大半主力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