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是這個時間。”
“魏使從建業返回許昌,而後二月中魏軍開始在襄陽造船、編練水軍。眼下是三月初,我方已經探聽到東吳增兵南郡之事。”文鴦把時間梳理了一遍,而後和姜遠對視。
兩人都從對方的眼神中讀懂了,他們想到了同一個問題。
情報的傳遞需要時間,季漢打探到魏軍在襄陽的動向和東吳在南郡的動向的時間相隔很短,說明魏吳兩方先後在荊州佈陣的時間點十分接近。
“東吳增兵南郡的反應太快了吧。”文鴦見姜遠似乎已經理解了,便直白地說道。
“除非他們在魏國內部有探子,且在第一時間知曉了王基的意圖。”姜遠順著他的話推想道。
文鴦搖頭:“這樣不太對。”
“確實,襄陽和南郡的兵力增加幾乎是同時發生的,王基剛集結了重兵,對岸東吳也立刻補上了與之抗衡的兵力。”
“就好像許昌傳出了兩條命令,一條讓王基準備伐吳,一條讓東吳準備抗魏。”文鴦說罷自嘲一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姜遠知道他這一笑的意思,許昌同時給王基和東吳傳令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裡面有問題。
但如果以此假設來推論,反倒可以解釋吳軍的動作為何能如此迅速。
在這個情報傳遞依靠人力的時代,能夠如此迅速對對岸之敵的變化做出準確反應,除了有遠見卓識之能士料敵於先之外,或許只有一種解釋——雙方早就通氣合謀,看似突然的軍事調動其實是一早就安排好的。
“將軍是不是想到,東吳有可能和魏軍秘密形成聯合?”文鴦對此尚不太有把握,所以問話時的語氣小心翼翼。
姜遠無聲地點頭,示意文鴦先不要說話,讓他再思考一番。
三家都想要爭奪最後的一統,那麼很容易形成較弱的兩方互相聯合對付最強一方的局面,這也是季漢和孫吳之間維持聯盟的基礎。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曹魏是當之無愧的最強,東吳排第二,季漢最弱,所以漢吳聯盟一致抗魏。但在漢軍奪取關中之地之後,天下的局勢隱然已經發生了變化。
曹魏依舊還是最強,但對漢、吳兩家已經不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而至於現在誰是第二,恐怕三家各自心裡的答案都不一樣……
“看來我得再去一趟南鄭。阿鴦,今日我們所談之事,你且不要和任何人說。”姜遠對文鴦囑咐道。
此事關係重大,僅靠無憑無據的猜測和推論是不夠的,姜遠覺得需要和姜維好好商量如何理清頭緒。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