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瀛懷著忐忑的心情跟著姜遠出了館驛,穿過兩條街來到城南的一處集市,結果很意外地發現這個時間集市上竟然還頗為熱鬧。
“難道宵禁已經廢止了嗎?”她感到不可思議。
“城中這幾日在舉辦廟會,而且正好有一批從西越和日南等地過來的商旅抵達,暫時解除了宵禁。”姜遠解釋道,“不過集市周圍還是有兵士巡守。”
“將軍怎麼知道這些?”
“入城時看到了張貼的告示,你在車裡大概沒有注意。”
玉瀛微微點頭,隨後小聲問道:“從館驛出來,有人跟著我們嗎?”
“沒有發現。”
“看來陸胤對將軍還挺放心的。”
“畢竟我們就兩個人,啥也幹不了。”姜遠笑了笑。
館驛周圍沒有眼線,他們在城中行動也不受監視,看起來陸胤行事還是頗為坦蕩。
“找點東西吃吧,去前頭看看。”姜遠說著領著她往前走。
玉瀛跟著他往前走,沿途看到服飾各異的行人商人在街市上交流買賣,她忍不住拿這裡的景象和建寧郡相比,對姜遠說道:“雖然沒有見到交州全境,但此間的氣象已經與我記憶中的番禺大不相同,陸刺史有治世之才啊……”
姜遠也不得不承認,陸胤治下的交州遠比南中發達繁榮,這些年他們執著於北伐,在治理政務這一塊上無論是人才還是政策都有所落後了。
“南中太缺這樣的理政之才了,很多事情我和霍將軍做起來都覺得不甚順手。”姜遠輕嘆一聲,他們在軍中待的久了,通常會習慣做事雷厲風行乾脆利落,但治國理政很多時候不是這麼直來直去的。
“或許南中本地的那些大族子弟之中有將軍需要的人才,不過用他們也意味著在某些涉及他們家族利益的事情上勢必要做出妥協和讓步。”
“你說的不錯,所以我不是很願意用那些大族的子弟,儘管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機會讀書鑽研經義。”姜遠邊走邊說道,“大族世家枝繁葉茂尾大不掉,如果讓他們掌握了太多國家的權力,便容易形成把持一方的門閥。到那個時候連朝廷的決策都會受其影響,這一點在曹魏和江東都已經得到印證了。”
這些大族世家出身的子弟心中“家”的觀念遠重於“國”,即便其中有品格高尚的人,在走上仕途之後也很容易受到親族的影響。對於大規模起用這些人,姜遠心中憂慮很深。
畢竟如果最後平定了天下只能形成名義上的一統,四方仍然以世家大族的勢力為首,這樣的統一又有什麼意義?只要偶發天災人禍,中央朝廷的統治能力稍一削弱,就有可能再度迎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的亂世局面。
司馬家三代弒君篡權奪取天下建立西晉,不也很快便淹沒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中了嗎?
“若是不起用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想要找到通曉政事能治國安邦的人才,只怕需要不斷嘗試考察,費時又費力。但將軍你肯定不會長期駐留在南中的,一旦繼續北伐的時機成熟,朝廷和大將軍定會召你回去。”玉瀛為姜遠考慮道,“就算是飲鴆止渴,你還是得考慮先從南中的大族之中挑選一些可用之人撐過眼前。”
“等和陸胤把商貿的事情定下來之後,我會考慮這件事的。”姜遠說,“不過我希望稍微改一改形式,即便要從那些世家大族之中選才,也要選有真才實學的。而不是靠著其族中首領、五部都尉乃至地方鄉老的推舉。”
“將軍要考他們的才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