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鍾堤。
接到後方傳來最新情報的姜維喜不自勝,對諸將宣佈了在枹罕城失去聯絡的無當飛軍已經安全撤回陰平的訊息。
張翼聞言第一個鬆了口氣,畢竟無當飛軍被隔斷在枹罕城多半是因為他放棄故關撤退的太過突然。如今姜遠一軍平安無事,他總算可以不必再為此愧疚得寢食難安了。
鍾堤的漢軍諸將也都為這個訊息感到高興,無當飛軍順利撤回陰平,意味著這一仗他們沒有被魏軍在最後階段佔回便宜,洮西大捷的勝利沒有因大軍從從狄道撤退而沾上汙點。
這下他們終於可以沉下心來好好考慮接下來的事了。
張翼和廖化主張將大軍撤回,讓士卒依照出徵之前的所屬還駐漢中、成都等地。
理由有三,一是時節已經由秋入冬,此時若不退軍等到風雪阻塞秦嶺之後,大軍將面臨缺乏補給和後援的雙重困境。
其次,張、廖二人考慮到出征已久軍中思鄉情緒頗重,又剛剛取得大捷,將士們應該回到國內接受恩賞並和家人團聚。
第三,鍾堤位於洮河中段,位置相當突出,容易同時遭到金城、狄道和襄武方向敵軍的夾擊,不是合適的大軍久駐之地。
對於張翼和廖化提出的三條退軍理由,姜維逐一進行了反駁,堅持要在鍾堤紮下根。
“除虎賁中郎督所領中軍一萬人還駐成都向天子與朝廷告捷之外,其餘各軍不退。”姜維說出了自己的安排,“魏軍退出隴南,良田百頃落入我軍掌控,後方曲山、臨洮等地已建立豐足糧倉,足夠大軍取食過冬。”
“至於軍中將士思鄉之情,可按武侯所立‘十二更下’之替。”
所謂十二更下之法,是諸葛亮建立的軍隊制度中相當重要的一條,即漢軍每次替換軍中十分之二的將士休假。
這種輪休制度在諸葛亮時代被嚴格執行,哪怕是在第四次北伐時與司馬懿、張合大軍對峙之下都沒有動搖,輪到休假計程車卒們也感念諸葛亮的信義,不僅主動留下來堅持作戰,還爆發出頑強的戰力,於四伐中擊敗司馬懿取得滷城大捷。
但在諸葛亮死後二十餘載的今日,漢軍的兵員整體下降,為了維持戰力而不得不在征戰時暫停十二更下的輪休制度。
對於軍中思鄉之情蔓延,姜維提出可以在戰事結束的現在恢復輪休制度,放一部分士卒回家與親人團圓。
“況且洮西之戰王經死者數萬,敵軍只能潛身縮首于堅城之內,安敢與我交戰?”
關於張翼對大軍駐紮鍾堤形成突出部的擔憂,姜維自信地判斷雍涼地區的魏軍現在根本不敢前來交戰。
鍾堤距離狄道城不遠,又背靠臨洮和曲山兩個漢軍已經經營了一段時間的據點,在姜維看來是一塊可攻可受的戰略要地。
雖然戰略意義比不上狄道,但在漢軍沒能順利佔據狄道城的情況下,駐紮鍾堤成了保留進攻主動的最好選擇。
眼下已過耕種的季節,但姜維還是讓士卒們分出一半的操練時間用於在鍾堤後方的洮水西岸開墾田地,做出長期紮根鞏固佔領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