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姜遠回到成都,進宮向天子覆命。
入城時他便得知,姜維和夏侯霸已經於上個月返回漢中,並且原駐紮於成都至漢壽一帶的蜀漢中軍主力整體北調,目前已經大部進駐關城,這一調動使得漢軍在北部的軍力大為加強。
雖然朝廷還沒有頒發正式的公文授予姜維全權統領整支軍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大勢所趨。
經武整軍,厲兵秣馬。
費禕遇害事件並沒有讓蜀漢的軍政陷入停滯,在國家的宣傳動員之下,這件事反倒促成了漢軍上下凝聚一心共赴北伐的動力。
“臣姜遠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禪此次接見姜遠的地點是在書房,只有一位宦臣陪侍在旁。
“平身吧。”劉禪隨和地說道,“給姜參軍賜座。”
宦臣將早已準備好的凳子搬到姜遠面前,姜遠謝恩之後坐下。
“張表的奏章朕都看過了,你們做的好。”劉禪從桌上的果盆中取了一粒葡萄,一邊慢條斯理地剝皮一邊對姜遠說道。
“吳人覬覦南中已久,此次雖事敗,但交州刺史陸胤想必不會就這樣放棄的。”姜遠向劉禪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臣認為,我國應該加強對南中地區的控制。不知,之前臣所寫的奏疏……就是和張大人奏章一同送回來的那份,陛下可有看過?”
劉禪笑而答道:“朕當然看過,你所提議的內容,朕也認為有不少可取之處,已經交給陳袛他們拿去尚書檯議論了。”
這便是敷衍的回答了,姜遠雖然覺得遺憾,但也是意料之中的結果。
“經略南中,耗時太久,朕以為不妥。當務之急,還是應該趁司馬氏篡權、曹魏內部人心不穩時尋找北伐之機。”劉禪彷彿看出了姜遠心中的遺憾之意,出乎意料地與他討論起了奏疏中關於解決南中問題的對策。
劉禪竟然是支援北伐的,姜遠心中暗暗吃驚,但他很快冷靜下來回答道:“臣是希望能夠整合南中的人口和資源為北伐所用,以增加我軍的勝算。”
“但朕看你在奏疏中所寫的,似乎預計要耗費五年,而這五年中無論軍政都要為南中讓路。”劉禪搖頭否定道:“費禕遇刺,吏民哀慟,三軍悲憤,正是用武之時,難道你要朕在這個時候勸阻姜維、夏侯霸按兵不動,把軍力、人才和錢糧用在南中?”
姜遠也知道這不切實際,但他依舊把奏疏送了上去,主要是希望有人能夠從中找出平衡的辦法。
“陛下,臣在奏疏中所寫的辦法可能過急,但若什麼也不去改變,南中雖歸屬於漢卻始終形同雞肋。”姜遠試著提議道,“不如折中,試著從南中的一郡……不,哪怕是從一縣開始改革也好,陛下以為呢?”
“那若是朕採用你的建議,從一縣開始進行改革,你認為誰可以出任此官呢?”
姜遠被問住了,辦法是他想的,建議是他提的,但執行的人選他根本沒有考慮過,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考慮。這畢竟不是遊戲,不存在一個文臣武將的列表可供他評估能力挑選合適的人選,而且劉禪這麼問,似乎已經隱隱有希望他毛遂自薦的意味了……
劉禪見姜遠久久不答,也明白了他的心意,點了點頭一笑而過:“看來你還是希望能夠跟隨姜維北伐,朕沒說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