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陣緩緩向前移動,以不可阻擋之勢將面前一個個叛軍方陣碾碎,所過之處敵軍丟盔棄甲無數。
呂遺見兵敗如山倒,心知大勢已去,抱著必死的決心帶著忠於自己的親信們迎著漢軍的兵鋒衝上前去,這份最後的一腔孤勇也沒能翻起什麼浪花,很快便如片葉沉水般被漢軍的人潮淹沒。
伴隨著呂遺死於亂軍之中,這場一邊倒的戰鬥終於失去了繼續打下去的理由,叛軍們一改之前強硬的態度,成片地向漢軍投降。
見此情況,閻宇立刻傳令三軍,允許接受叛軍的投降,制止士兵們殺戮降卒的情況。
由於呂遺在開戰前糾集了全部可用的戰力,一戰而敗之後反倒省去了漢軍後續四處進剿的工夫。那些曾經被呂遺許以重諾的南蠻夷帥們見勢不好紛紛向漢軍投降乞命。
除去出身呂氏一族的私兵堅持追隨呂遺戰鬥到最後一刻全部殉身,其餘的叛軍大多選擇了降服。
閻宇也不願意殺傷過多讓永昌郡元氣大傷,除了追隨呂遺的幾名元兇首惡不赦,對餘眾皆採取寬柔政策。
在此基礎下,永昌郡各地也傳檄而定,投降的叛軍被遣散回到各自家鄉,在親友同族之間奔走相告,訴說王師不可戰勝又寬宏大量。
閻宇和姜遠進入不韋縣,見到了呂氏一族的家長——年逾七十歲的老者呂禎。
呂禎此前因反對呂遺叛亂而被囚禁,如今漢軍入城叛軍倒臺,他也隨即得到釋放,依靠自身的名望開始協助漢軍在不韋縣進行善後工作。
閻宇對呂氏一族進行了清算,根據檢舉和查證,所有在呂遺叛亂期間積極對其提供幫助的呂氏族人皆被收捕下獄,留下來的忠於漢室的呂氏族人則被閻宇以庲降都督的權力破格提拔為不韋縣的官吏。
至十二月,永昌郡的叛亂基本平定,郡內的十餘名南蠻夷帥首領被閻宇請來不韋縣,名為設宴相邀,實則炫耀武力和對其進行恫嚇威脅。
這些南蠻夷帥之中有不少人之前響應過呂遺的號召,此次前來不韋縣赴宴時心中都多有忐忑。閻宇對這些人先是安撫許諾,等到眾人心情放鬆之後再態度強硬地丟擲狠話,表達蜀漢朝廷對叛亂絕不姑息的立場。隨後他邀請眾人一同觀看漢軍的演武。
演武的軍隊分別選自無當飛軍和閻宇部下的精銳,兩邊各三百人,在校場上當著南蠻夷帥的面表演了軍陣行進、陣列變化和長槍突擊、弓弩齊射等專案。震天的喊殺聲令曾經在戰場上面對過漢軍攻勢的夷帥們心有慼慼,紛紛向閻宇臣服,發誓不復再反。
至此,由於前任庲降都督張表病倒而趁機作亂的叛逆勢力被徹底掃除,蜀漢重新在雲南和永昌兩郡恢復了統治,新受命的官員也將在年後赴任。
閻宇於十二月率軍班師還朝,原屬於南中駐軍的部隊被留在庲降都督府,其餘臨時徵召的部隊則各自遣還駐地。
姜遠帶著狼池、孟牁、阿納雅和龐憲四名部將跟隨閻宇還師成都,以平叛功臣的身份接受劉禪的接見和封賞。
在成都朝堂上,姜遠發現姜維和夏侯霸等北伐軍的主將也赫然在列,這才明白原來大軍已經從隴西撤退。
這一次北伐所得的狄道城、臨洮和河關三地最終由於漢軍的撤退而被魏軍收復,只有加固後的曲山山城仍握在漢軍手中,由傅僉率領一支三千人的偏師駐守,作為陰平郡北部的前哨陣地。
先前丟棄襄武倉皇逃走的雍州刺史王經,在漢軍退卻之後奉司馬昭之命率領駐紮在長安的五萬魏軍精銳西進收復了失地。
王經不過是奪回了已經被漢軍放棄且遷空百姓和物資的狄道城,這一輕而易舉的行動竟然被司馬昭當作是大勝上報給了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