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夠與涼州邊軍取得聯絡,調集金城、西平、武威等地的邊軍共同對付蜀軍,或許能夠勢均力敵,但目前蜀軍佔住了狄道,讓雍涼魏軍無法迅速形成聯合的軍勢,這是陳泰苦惱的地方。
姜維是個擅於用奇兵的對手,做了郭淮這麼多年副手,陳泰深知這一點,而蜀軍歷來都希望抓住機會集中優勢兵力進行野外決戰。
諸葛亮是個練兵治戎的奇才,依照他傳下來的方法調練出的軍隊往往是天下強兵,陳泰自認不能相比。
“徵西將軍,蜀軍既然已經佔據狄道,姜維應該會率領主力進駐狄道城。而後蜀軍或往西、或往東,都佔據主動地位。”
“說下去。”
“以卑職所見,狄道城乃此戰必爭之地,趁姜維軍尚未抵達,我部當儘快會同王刺史部攻下狄道城。”那名幕僚參謀說道。
陳泰抬手示意眾人集中注意聽自己講話,他指向了狄道城東南部的山地:“我軍救援狄道,為求速進必行此路,如果姜維大軍早已在此設伏呢?”
眾人屏住呼吸,陳泰所指的那片山地出入口窄小而內部溝壑縱橫,且山勢顛簸沒有水源,增援狄道城的道路正好從中穿過。
“此地名為鐵籠山,形如鐵籠,被圍難救。”
“難道我軍就坐視蜀軍佔領狄道嗎?徵西將軍也說,狄道落入敵手將成大患。”
“諸位認為,是狄道落入蜀軍手中為害更大,還是我軍被姜維全殲于山野中為害更大?”陳泰冷靜地說道,“昔年司馬公拒諸葛亮,累戰累敗,終至堅守不出,反倒迫退蜀軍,令諸葛亮未得寸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眾人面面相覷,很快都統一了意見——比起被蜀軍佔據狄道城掌握戰略主動,長安駐軍被全殲是更加無法接受的結果。
“姜維想要的就是一場足以扭轉大勢的勝利,敵所欲也,我必避之。”陳泰的目光從眾人臉上掃過,“若諸位沒有更好的辦法,便按泰所言行事。”
“我等願聽徵西將軍調遣。”
“全軍先進至襄武,而後留下一萬人固守襄武、原道,其餘人北至長城,取長城道增援狄道。”陳泰提出了自己的籌劃。
狄道城本就在長城西段與洮水交匯的節點上,魏軍在長城也有駐兵和烽燧,透過長城增援狄道城可以避免遭到蜀軍伏擊,且隨時能有據守之地。
只是如此一來,增援的速度自然會放慢,會產生何等後果,陳泰心中也沒有把握。
出發之前,他將雍涼的戰況寫成了奏表,派人日夜兼程送往洛陽。
洛陽方經大亂,司馬師連誅張輯、李豐、夏侯玄及其親族,屠刀之下血跡未乾,但此時也唯有此人可以做主對蜀軍用兵之事。
陳泰嘆了口氣——子元,你的父親司馬仲達公當年以西抗諸葛的功績名震天下,如今他們那一輩的人多已不在,魏蜀兩國卻又一次走到了國運相爭的關鍵時刻,你又會做何選擇呢?
喜歡殘漢虎膽請大家收藏:()殘漢虎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