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大學本科五年,要學習兩門解剖課,分別是系統解剖課和區域性解剖課。
而這兩門課程,基本都是在大一和大二分別開展的。
解剖嘛,顧名思義,就是透過對生物的解剖,進而瞭解和學習生物的結構組織生理。
生物的種類就多了。
比如一開始的青蛙、小白鼠、小兔子等等等等。
一般都是以小白鼠為多。
不過在這些小動物的基礎上,等學生們對生物的基礎結構生理有了一定的瞭解之後,就要真正的瞭解人體的解剖學生理結構了。
而這個時候,就不是透過對小動物的解剖能夠學習到的了。
對人體的解剖,就是很必要的了。
當然了,不能是活人,只能是屍體,但是屍體對於學生們來說,那也是老師,所以醫學生們一般親切的將屍體稱呼為“大體老師。”
既然是老師,尊師重道就是必須的了。
解剖課上,都是有老師帶著進行解剖和學習的,而上課的第一件事情,這些老師一般都會對學生說:這些都是大體老師,要學會尊敬。
至於什麼是尊敬,什麼是不敬,作為大學生了,怎麼都應該有個最基本的認知了吧。
比如說,不要和大體老師拍照。
因為大體老師已經不能開口,所以一切拍照都是未經允許的拍照,這不像是你和那些內科學、外科學、數學課上的老師那樣,你可以經過允許後和他們拍照,畢竟這些老師平時也沒有什麼隱私。
但是大體老師就不一樣了,此時的他們,外表已經發生了太多的變化,他們能夠在生前簽下捐獻協議,供學生們學習,已經是很大的勇氣了,沒有人願意將自己去世後的模樣展露人前。
別說是這種發朋友圈的做法了,就算是合影只存在手機裡,其實都是一種不敬的行為。
更何況,配文還洋洋得意,這如何能夠讓人不怒。
北區醫科大學!
畢竟是武小富的母校,現在的網際網路資料多厲害啊,和武小富相關的,基本都沒有什麼秘密,直接就能透過資料瞭解,恐怕每一個北區醫科大學的學生,都會收到這個推送訊息。
可是,恐怕沒有一個北區醫科大學的學子,會覺得這是一條能夠令他們覺得光榮的訊息。
武小富的記憶飛回到了自己的大學時代。
北區醫科大學只是一個普通的醫科大學而已,比不上東海醫科大學,更比不上世界上的那些名校,不是985,也不是211,只是作為北區唯一的一所醫科大學,能夠得到一些扶持。
招生也基本都是從北區來,很少有外省的學生願意考過來的。
畢竟現在的北區,都還是快遞不包郵標註裡的偏遠地區,資源的不足,就導致學生們學習所用的東西也沒有那麼的充足。
無論是實驗室裡的機器和課程需要的標本,還是一些其他的東西,都不足。
武小富當時上解剖課的時候,只有少數的幾節課可以接觸到大體老師,而且還是一個組,差不多十幾個學生圍繞著一個大體老師,進行解剖學習,那個時候多珍貴啊。
也顧不上恐懼什麼的,這是他們第一次解剖人體,也是他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人體的內層。
器官、組織都是那麼的分明。
在面對大體老師的時候,武小富他們基本都要在開始解剖之前,說一聲“老師好。”
而解剖實驗室,在武小富他們的眼中,也是神聖而神秘的地方。
當時也有不少學生拍了照,但是很快就被相互提醒的,馬上刪除了,至今還沒有發現有人會沾沾自喜的將其放到網上,發朋友圈呢。
當然了,他們當時的心情,武小富多少都能想到一些。
就是第一次解剖屍體,想要讓朋友圈的人都驚歎一下。
哇,你們竟然都開始解剖屍體了,怎麼樣?什麼感覺?害不害怕。
上大學的時候,高中同學聚會,坐在一起,武小富說起自己有解剖課的時候,這些同學基本都是這個反應。
作為話題中心,武小富當時也不免的有些不一樣的感覺。
可是如今看來,多少都是有些可笑。
他們的成長,也不過是建立在這些大體老師的奉獻之上,也正是因為當時打下的基礎,如今的他們才能站在手術檯上,完成一臺臺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