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便有人開始在此設立客棧、茶館等供行商休憩的場所,加上慕名前來開墾的農民增多,這裡便逐漸成為了一座小城。
後來郭興明一統天下,建立帝國後,為了抵禦北狄與白山的侵略,便將都城設在了開山城,天子守國門。
只是後來帝國的第三位皇帝嫌棄北方的景色不好,也吃不慣這裡的飯菜,又怕北狄白山發起大規模的進攻,便遷都去了南方。
在開山城的發展過程中,這裡曾有一位姓鄧的大商賈,他的名字已經沒有人記得,據說其家中有萬塊黃金,便稱其為鄧萬金。
當時的郭興明能一統天下,其中有一半的功勞都得歸功於鄧萬金的資助,甚至當年修建開山城的城牆、皇宮時,郭興明都只能跑去借他的錢來修,“富可敵國”這四個字可不是說著玩的。
這樣的一位大富豪,自己死後的排場自然不能少。
他命人挖空了開山城西南邊的山體,在裡面造了個規模龐大的地仙村,村中擺滿了婀娜多姿、惟妙惟肖的女性紙人,供其死後繼續享樂。
而他的墓室就在地仙村中間的大宅下,據說他的棺槨以一塊千年神木製成,放入其中的屍體能千年不腐,裡面的陪葬品更是琳琅滿目,隨便挑上一件賣了換錢都能讓人快活地過上好幾年了。
然而再怎麼有錢,也經不住後代奢靡無度的揮霍,正所謂“富不過三代”,而鄧家則要好些,撐了五代。
最後因為欠下的賭債太多,賣了開山城的房產都無法還清,鄧家只能收拾東西連夜離開開山城。
然後便再也沒有關於鄧家的訊息了,只剩下這城牆宮殿的磚瓦仍在默默地向來者述說鄧萬金的風光了。
埋葬著鄧萬金的地仙村,這個實際上已經是真假難辨的傳說如一塊腐爛的臭肉吸引蒼蠅一般吸引著四處的盜墓賊、探險者。
開山城的客棧酒館中不時能聽到有人放下豪言要去挖掘地仙村,但近五百年過去了,從未聽過有人能從那地仙村中活著帶回什麼東西。
那這地仙村與日月會又有什麼關係呢?
實際上日月會的舵主一直都知道地仙村的存在,當年正是日月會第一位舵主親自給鄧萬金設計地仙村,又佈下了針對盜墓賊探險者的無數機關陷阱,這才使得這麼多年來無人找得到地仙村的存在。
當然,第一位日月會的舵主可不是什麼大善人,他將地仙村的位置、機關分佈詳細地傳給了下一任舵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若是在日月會危急存亡之時,可以躲進地仙村中。
一來官軍除非將整座山剷平了,否則絕對找不到地仙村。
二來鄧萬金墓中的陪葬品可拿出來當東山再起的資金,可謂是一舉兩得。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第二任舵主也沒有到危急存亡的地步,於是便將地仙村的秘密又傳給了下一任舵主。
就這樣,這個秘密口口相傳,直至現在到了舵主曹雲這總算是派上了用場。
二十年前日月會曾派人刺殺被帝國分封至西南武德城的寧王,結果雖成功了,但也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寧王的兒子率大軍前來圍困討伐日月會,迫不得已之下,曹雲只能交出了刺殺寧王的兇手。
雖然軍隊退去了,但曹雲生怕對方再殺個回馬槍,加之在戰鬥中折損了大半的刺客,元氣大傷。
於是只能領著人躲進了地仙村中,於是地仙村便成為了新的日月會總部。
李江生與劉蕭繞過開山城,來到城西南半山的山腳下。
沿著彎彎扭扭的山路一路往上,走到半山腰處偏離山道鑽進了旁邊的森林之中,又在森林中穿梭了好一陣子,最終來到了一個山洞前。
兩人鑽入洞內,洞裡漆黑一片,而且道路錯綜複雜,若是不明就裡的人進了這裡邊,能活著繞出來都是命大的了。
這個洞窟並非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當年日月會第一任舵主向鄧萬金建言所挖掘而成的巨大迷宮,地仙村的入口就藏在其中。
他們兩人當然清楚這巨大迷宮的構造,不消片刻便找到了地方,觸發巖壁上的機關。
隨著一陣“隆隆”聲響起,一道通往底下的樓梯呈現在了兩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