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道,
“實不相瞞,我與博陵公的結怨,是從我攻打張豺,遊綸開始的,在此之前,我的軍隊駐紮在江淮,誰知道江淮大旱,顆粒無收,被王敦趁機大殺四方,我損兵折將,不得不回到了北方,但是軍糧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迫不得已,只能攻打張豺和遊綸以解我軍隊的燃眉之急,事後攻打信都也是因為如此!”
棗嵩信以為真,下馬,然後從裝載著金銀珠寶的車內,恭敬地請出一條浮塵,雙手遞給石勒道,
“郡公,這是博陵公賜給你的,郡公與博陵公之間,有諸多誤會,博陵公也希望用這條浮塵,掃除這些誤會,讓我們重歸於好!”
石勒一聽,頓時誠惶誠恐地跪在地上,雙手接起浮塵,口頌道,
“博陵公不怨恨我之前犯的那些錯誤,我已經很知足了,以後我石勒願意為博陵公馬首是瞻,執馬墜蹬,刀山火海,亦是萬死不辭!”
棗嵩在襄國城住了整整七日,但見石勒把這條浮塵掛在自己的內堂牆上,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對著浮塵跪拜,三叩首,顯得無比的恭敬!
棗嵩拜別了石勒,回到薊城之後,盡敘石勒的恭敬惶恐之態,王浚得意地哈哈大笑,但是仍然對石勒的忠誠將信將疑,直到半年之後,發生了一件事情,才讓王浚真正的相信了石勒的忠誠,並且撤回了王昌何倫的兵馬,只留下了李恢一個人鎮守南方。
這件事便是司馬遊統密謀反叛王浚,司馬遊統是王浚的父親王沈留下來的老臣,王浚繼承王沈爵位的時候,司馬遊統被派到了范陽,一直反對王浚自立行臺,獨斷專政,他深知石勒並非是真心實意地歸降王浚,便計劃與石勒一起舉事,送與石勒密信,書中寫道,
“王浚無道,獨斷專行,對上,自設行臺,謀朝篡逆,妄想亂綱稱帝,對下,加重賦稅,橫徵暴斂,以至民怨沸騰,吾司馬遊統乃是大晉忠貞之臣,以誅殺王浚叛賊為己任,吾知汲郡公非實心歸降王浚,特約汲郡公與吾一同舉事,共反王浚!”
石勒把書信送與張賓,詢問張賓的意見,張賓笑道,
“此事,合當送與王浚,以避郡公耳目!”
石勒哈哈大笑,遂起密信邀司馬遊統親自來襄國城,相約舉事,司馬遊統不知石勒包藏禍心,幾日便到,石勒當場殺死司馬遊統,斬下其人頭,與密信一同送與王浚,王浚得知,大喜,從此倍加信任石勒!
一切諸如張賓所料,自段疾陸眷擊敗了拓跋六修之後,不出十日,段疾陸眷被慕容翰擊敗,後撤二百里,慕容廆因此得到了大片的原來屬於鮮卑段部的土地,但是擊敗鮮卑段部之後,慕容廆卻駐兵幽州以北,暫不動兵,不進攻,也不撤退,明顯是在等王浚和石勒打起來,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但是慕容廆得知石勒已經向王浚乞降了之後,慕容翰便撤了軍,自回了鮮卑慕容本部。
石勒得知慕容翰退了兵,拉著張賓的手,道,
“孟孫真乃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謀士,此番若是沒有孟孫的先見之明,定然遭致殺身之禍!”
由此,心懷鬼胎的石勒暫時棲身在王浚的麾下,慢慢地等待時機,此時暫且按下不敘。
暫不說北方之事,話說司馬睿自從來到建鄴之後,前來歸附的人很少,因為司馬睿雖然貴為琅琊王,但是其實跟皇室的血緣甚遠,司馬睿的祖父是司馬伷zhou四聲,音同皺),而司馬伷是司馬昭的弟弟,大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正是司馬昭的兒子,論血緣關係,司馬睿與皇室宗親隔了三輩,不如司馬衷,司馬瑋,司馬允,司馬乂,司馬穎這些司馬炎的親生兒子,也不如司馬囧這樣隔了一輩的宗親,甚至不如司馬亮,司馬倫,司馬歆這樣隔了兩輩的宗親。
更重要的是,司馬睿之前,並沒有任何功績,也沒有人熟知,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在依附著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兵敗去世之後,司馬睿便前來依附王導的族弟王敦,所以江東名士,沒有來拜訪司馬睿的,也再正常不過了。
王導見到司馬睿,道,
“江東多士族,多名士,諸如顧榮,賀循,紀瞻,周顗yi一聲,音同一)這四人合稱江南四大名士,只要得到了他們的支援,便會有很多人前來依附我們!”
司馬睿也是深感憂慮,道,
“我最近也在思索此事,但是不知道如何能夠得到他們的支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導心思一計,對司馬睿附耳低聲如此如此。
話說江南有三大廟會,其中之一,便是華亭今上海市)的城隍廟廟會,此時正值新春,大地回春,萬物復甦,江東久無戰事,百姓安居樂業,城隍廟口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忽而一聲高鑼響徹上空,眾人皆避,但見廟會之中,徐徐走過一隊儀仗,隊中的十六人乘輿十分扎眼,乘輿前後,各有數十兵士高居大旗,其軍容齊整,威嚴肅穆。
隊中最前,並排八尊高頭大馬,帶領著隊伍緩緩而行,這馬上的八人,分別是王導,王敦,王遂,王彬,王稜,王廙yi四聲,音同義),王曠,王舒,此八人均是琅琊王氏的第四代的翹楚,號稱“琅琊八傑”,江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周圍的百姓見乘輿車杖當街招搖而過,紛紛下跪,拜服在道路兩側!
時顧榮和紀瞻也在人群之中,遙見儀仗威嚴肅穆,又有琅琊八傑為其打首,心中俱驚,遂問其中一名百姓,道,
“乘輿之中,所為何人?”
百姓道,
“此乃是琅琊王司馬睿,皇室宗親,少有賢德,賢名遠播,你們竟然不知道?”
當然,這些當街跪拜的百姓,也自是王匯出錢財收買的。
如此三日,大半個江南,已盡知琅琊王司馬睿之名,司馬睿趁機親自拜訪紀瞻,顧榮,賀循,周顗四大名士,四人與司馬睿一交談,司馬睿果然有雄主之風,紛紛出仕,拜於司馬睿門下。
四大名士投身司馬睿,讓司馬睿名聲大噪,很快,江南名士諸如周玘,薛兼,劉隗,荀祖,周嵩,周筵,陸曄,袁耽,蔡謨和原本在西晉當官,後躲避戰亂,衣冠南渡來到江東歸隱的前朝官員,諸如刁協,戴淵,顏含,淳于伯,劉遐,卞壺,郗鑑,庾亮,蘇峻,荀崧,諸葛恢等等,甚至在江東避禍的皇室宗親如司馬羕yang四聲,音同漾)和司馬宗兩兄弟也投奔了司馬睿,二人皆是汝南王司馬亮的幼子,司馬亮被誅殺之時,因為年幼不知事而被赦免,後逃到江東。
很快短短兩個月,司馬睿的門人便聚集了上百人,司馬睿按照其人的才能,各自部署,此時,華夏之土,忠於大晉的政治團體,已經完全移到了江東,除了尚在晉陽,孤軍奮戰的劉琨,話說劉琨原本想趁著石勒北攻王浚之際,攻打石勒的大本營襄國城,不想劉琨還未到,石勒便向王浚乞降,半路又折回了襄國城,劉琨的部下韓據,崔悅,閭嵩紛紛向劉琨建議回到晉陽,以待時變,但是劉琨性格剛愎自用,不聽眾人之言,執意攻伐石勒,未知劉琨勝負如何,各位看官稍慢,且聽老生下回分解!
喜歡亂晉春秋請大家收藏:()亂晉春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