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乃是東晉的歷史上,有一個教派不得提,那就是“五斗米教”,五斗米教起源於公元一百年左右,當時正處於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王莽篡政,社會動盪,愚昧的百姓產生了很多不歸正道的巫教,當時西漢名臣張良的第八代孫張陵將自己神化,創立了“正一盟威道”,凡事入道者以教五斗米為信由此,又被稱為五斗米教。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五斗米教屬於道教的一個分支,所有道義,皆出自《道德經》講究道生德育,自然無為,長生久視,正邪兩辨,五斗米教雖然也有封建侷限,但是在當時很明顯要比以斂財,淫祀為目的的巫教先進很多,所以在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期間大行其道,很多人,三國時期的漢中之王張魯便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師,曾經篡帝的司馬倫和孫秀,聲名赫赫的琅琊王氏,高平郗氏,也俱都是五斗米教的教徒。
惤jian一聲,音同兼)縣縣令劉根是五斗米教的一個小天師,依靠著宗教,高舉義旗,自稱“惤公”,很快就召集了上萬教眾,起兵攻打在臨淄駐軍的高密王司馬略。
話不多說,在臨淄城下,兩軍對壘,賊兵身著雜七雜八的布衣,手中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門,而晉兵則是鐵甲裹身,滿手都是強弓硬刀,司馬略手下的虎賁校尉梁卓橫刀立馬,在他的腳下,已經擺著三俱無頭屍首,梁卓跟隨司馬略征戰多年,有萬夫不當之勇,頗受司馬略的看中,梁卓駐馬立刀,爆喝道,
“小賊就只如此本事?還不速速投降!以免枉送了性命!”
劉根坐鎮帳前,兩條眉毛緊緊皺在一起,一臉的猶豫不定,這幫教眾論武藝,還真不是朝廷大將的對手,劉根正在猶豫間,忽然一老聲傳來,道,
“惤公莫慌!待老夫斬了此將!”
劉根大喜,扭頭一看,乃是皂蒿,皂蒿原是朝廷中的武軍教頭,善使一柄鍍鐵金瓜錘,因受了冤枉,被罷官回家做了豪門家的看護,雖然年紀頗大,但是武藝十分高強,劉根見皂蒿出馬,大喜道,
“皂老將軍出馬,定能斬殺此賊將!”
皂蒿揮舞金錘,拍馬直取梁卓,口中罵道,
“小小賊將,不知天高地厚!看老夫教汝做人!”
梁卓自不搭話,揮刀奔馬,與皂蒿鬥到一處,二人連鬥五十多合,不分勝負,再鬥上五十多合,這皂蒿畢竟年老,體力不支,只露出一個小小破綻,便被梁卓抓住,回身一刀朔進皂蒿心窩,皂蒿仰天噴出一口老血,栽於馬下!
梁卓勒馬用寶刀指著劉根,爆喝道,
“還有誰想來受死!”
愛將斬敵,在陣前觀戰的司馬略肆意狂笑,晉兵頓時鼓聲大造,氣勢沖天!
劉根微微閉著眼睛,不忍再看,正欲退兵,不料陣前一員小將卻是喝道,
“賊將休狂!待吾來取你狗命!”
劉根大驚,扭頭一看,只見那名小將生的是龍角崢嶸,虎鬥獠牙,面色粗狂,扎髯濃眉,身長九尺,怒目圓睜,其勢威猛,於陣前爆喝一聲,勢如奔馬,聲偌轟雷,身上穿著粗麻布衣,手中綽著一柄鑌鐵環刃刀!
梁卓哈哈大笑,道,
“小小兵卒,也來逞威!不怕嚼了舌頭!”
一萬多晉兵頓時鬨堂大笑,那將卻是走到劉根馬前的,道,
“惤公賜我匹好馬,待我斬殺了敵將再歸還不遲!”
劉根低頭道,
“你可有把握?吾觀你也是一員猛將,不可逞威,枉送了性命!”
那將道,
“惤公不必擔心,吾方才就想出戰,不想皂老將軍逞威出戰,死於賊將之手,那賊將,吾觀之,不出十合,定然斬於馬下!”
劉根疏眉一皺,道,
“十合?你可有把握?”
那將自信滿滿道,
“多一合,也當不勝!”
劉根輕嘆了一口氣,稍有思量,然後下馬,把馬韁教到那人手中,道,
“來,吾把胯下之馬,還有身上這套鎧甲賜於你!”
只見那將只牽了馬,卻不領鎧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