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瑞典人為了自我實現真的是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
我也為了自我實現放棄了很多東西,離開市理工,離開斯德哥爾摩大學,放棄自己的國籍。
當然,我很遺憾自己最後放棄了自己的國籍,當初真的是走投無路。
不過,我現在在瑞金工作的有人有餘,我覺得挑戰性不夠了,這時候穆林邀請了我。
所以,我又為了自我實現,接任了市理工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的職務。
我覺得,到目前為止,我這一生都在向上走,沒有後退。
我和金名每年都有一個新變化,每年都有一些可圈可點的比前一年更優秀的地方。
我們從來不讓我們慌度時間,哪怕是多認識一種花草,哪怕是多走一個國家,都是一種變化,都是一種學習。
我們最誇張的一次學習,是打了一個月的吃雞。沒錯,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學習,我們學習到了人為什麼那麼痴迷於遊戲。
這遊戲成癮是有很深的心理學理論的。
首先,簡單的賞罰機制和即時反饋,讓玩家覺得在遊戲中很容易就能獲得滿足感和爽感。
然後,階段性目標和里程碑的獎賞驅使著玩家不斷的去完成任務和升級,讓玩家得到了自我肯定的滿足感,並且獲得虛擬尊重與認可對,這就是馬斯洛的第四層需求,很多情況下,玩家在現實生活中是得不到的)。
除此之外還有,虛擬的精神物質。你在遊戲中不斷的付出,付出時間、精力、甚至情感,逐漸的玩家會對這種虛擬的精神物質產生認知上的失調,你付出的越多,失調越嚴重。這種失調會表現為,為了虛擬的武器不斷的付出大量的成本,等等,從而越來越看重這虛無的東西。
還有,競爭排名機制。這就很好理解了,遊戲玩家只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成本,排名就會靠前,但是在現實當中,付出和排名是不會成正比的,所以,玩家子啊遊戲中找到了充足的滿足感。
下一個,就是由排名考前換來的頭銜,這給玩家足夠的榮譽感。在遊戲裡封個王容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只能“呵呵”了。
還有一個成癮原因,那就是逃避現實了。在現實中遇到很多不誠心如意的事情,可是我們素手無策,但是遊戲中不一樣,遊戲玩家可以盡情的打、砸、搶、燒、殺,甚至是建立軍團等等,那叫一個神勇,出盡了現實生活中的惡氣。
最後一個,就是遊戲的創造者利用遊戲玩家的好奇心,引誘遊戲玩家花費更多的時間解鎖新的領域和武器裝備等等。結果呢,很可能遊戲玩家被好奇害死貓了,勞民傷財啊!
我和金名當時就是因為好奇心,玩了一個月,當時吸引我們的,就是新的一關的槍怎麼樣,新的槍的威力怎麼樣,等拿到新槍了,又會想知道升級後的威力是什麼樣的,
噗!所以,那一個月的吃雞,讓我和金名深深的體會了什麼叫遊戲上癮。
我和金名總結經驗教訓,至今沒有再對任何事情上癮過。
後來我們還成了上癮的分析“專家”。
比如分析為什麼人會喝酒上癮,為什麼電視上癮,為什麼垃圾食品上癮,還有那些追星的人為什麼會上癮,等等。
其實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道理,就是要自我實現而已。
後來,朋友說我和金名活的太明白,有些無趣了。
呵呵,可能吧,但是我和金名樂在其中,這就足夠了,不是嗎?
約翰也要開始自我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