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理解金名在國內讀研究的時候,她們實驗室那個在美國工作過的副教授說過的話,“我到美國後,才真正的愛上科研。”
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與之前在國內做過的研究做對比,覺得自己的視野漸漸的被開啟了。一個半月來,我學到了很多做科研的方法和思維方式,常常會在讀文章的時候頓悟。
哦!原來還可以這樣使用資料!
哦!原來文獻回顧應該這樣寫!
哦!原來實驗結果需要這樣介紹!
哦!原來在寫文章的時候不但要介紹自己發現的東西,還要描述自己的不足!
我的天!摘要居然要寫的這麼全....
在挪威,沒有頻繁的社交活動;不需要陪各種企業大佬;不需要寫各種課題報告。
在挪威也幾乎不需要做後勤工作,哪怕是打掃辦公室和澆花,都有專業的後勤人員來完成。
這裡沒有一週不計其數的組會,這裡一個月才開一次組會。
挪威是沒有強烈等級制度的,不需要迎合和伺候上級,就算是梁老師,出門開會也要自己領行李,自己定行程,也要自己報賬。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能是因為挪威的生活太單一,工作時間很純潔,所以就有了很多時間思考各種工作和人生的問題。
思考的第一件事,就是文獻回顧在市理工大學的地位。
過去李教授並不怎麼重視文獻回顧,所以在國內的時候,一直也沒怎麼認真的看過文章。經過這一個半月,不禁反問,如果不做文獻回顧,怎麼尋找研究空白區域?李教授常常說創新,可是不瞭解研究現狀,就不可能知道科研現狀,自然就更不知道哪裡是研究空白,不知道研究空白,要怎麼談創新呢?
對於李教授本人,也產生了很多疑問。
如果置文獻回顧不理,那李教授這不就是閉門造車嗎?他是教授,這麼簡單的道理會不明白嗎?如果他明白,為什麼不強調呢?他不強調,怎麼能保證所有老師和學生的科研質量呢?他的科研要是質量不高,那他是怎麼當上教授的呢?這到底是李教授的個人問題,還是普遍問題呢?對於李教授的疑問,我很久都沒能找到答案。
雖然分析不清楚李教授的心理,但是我想明白了自己:過去三年做的研究,根本就不是研究!
金名聽了這些感悟後,提了一個建議,“老公,要不,市理工的博士放棄了吧,看看能不能留到梁老師這裡讀博士?”
這個問題真的從來都沒有想過,“是個路子,但是我不知道梁老師會不會要我。等一等吧,等我出第一篇文章後再和他談,到時候底氣足些。”
做好文獻回顧後,覺得自己準備好寫一篇真正的論文了!就開始著手寫文章。
一開始寫的漢語,打算等寫好後再翻譯成英文,但金名說,“中文和英文的思考方式不一樣,就算英文再差,也不能這樣翻譯,不但不能鍛鍊英文思維,而且翻譯後的英文會讀著很彆扭”。
可是,就我這個英文水平~,哎,好吧!硬著頭皮上吧!
終於在12月下詢完成了初稿。
欣賞著自己像養孩子一樣小心的寫出來的文章,有種打贏八年抗戰一樣的快感、滿足和驕傲。
總算可以稍稍鬆口氣了,這兩個月的錢,總算是沒有白花。
“梁老師,對於您給我的方向,現在已經完成一篇初稿了。郵件發給您看看?”
“好,發過來吧。”
“梁老師,我還有個私事先和您談談,您現在有時間嗎?”
“哦?好,進來吧,我有時間。”
“梁老師,透過在這裡的兩個月,我不但喜歡上了挪威,也喜歡上了和您一起工作。所以,我有個想法。我想做您的博士。”
喜歡人參生存法則請大家收藏:()人參生存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