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去要啊,人家可不會給我這個面子,要不……公明你去說?你有裴氏的關係,好說話。”
“我去就我去!”
徐晃絲毫不覺得有什麼困難,拍馬便走。
……
裴潛在聞喜縣,也就是裴氏的大本營,召集了附近的世家豪強,希望他們能起帶頭作用,自願捐獻一些錢糧出來。
“當此國家危難之時,諸公上面都有人,應該知道情況,皇甫將軍已經帶著兵馬先行出擊,這糧草供應本就遲滯,如今更不能出一點問題。”
“今年雖然沒有什麼災情,但前兩年都是大旱,本地的貧苦百姓早已沒什麼積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出一點,幫助朝廷度過這個難關。”
“將來,大家的善行一定會得到朝廷的讚揚,說不定還會名留青史!”
裴潛舉起杯子,大家也都點頭稱是,場面一片祥和,抬著筆墨紙硯的文吏走出來,讓列位豪強們寫下字據。
“裴公子說的是呀,我為先!捐五百石!”
“我鄭家出三百石!”
“何某也出三百石!”
“韋氏給裴氏一個面子,五百石!”
……
各個大戶豪強都在捐糧書上籤了名,也寫清了納糧多少。
文吏過了一輪,再回到裴潛身邊,將字據遞過去。
他拿起字據粗略地看了一眼,心中稍稍一算,便有了大概,不由得輕笑一聲。
“鄭老爺,我記得您家的糧倉裡面囤了起碼有十幾萬石的糧食吧,只出三百石……不會寫錯了吧?”
“裴公子說哪裡話?我這家業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而且我家也有許多人要吃飯的,裴公子之前也說了,前兩年大旱,今年是沒有災情,明年怎麼樣還兩說呢!我總得備一點糧過荒吧!”
裴潛語氣溫和,微笑著拱了拱手,“這糧是軍糧,供應不上,要是前面皇甫將軍吃了敗仗,涼州叛軍馬上就能打到長安來,河東郡跟北地郡中間,就只隔了一個郡!到時候你的這些糧一粒也保不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鄭家家主不屑地搖搖頭,“裴公子這話說得就沒有道理了,這打仗出糧的事情,也不是我們說了算,朝廷自有法度,我們每家每戶都是交了稅賦的,我們看在你裴氏的面子上,才出的這些糧,你愛要不要!”
裴潛還未發作,就有人出來打圓場,“不要吵不要吵!叛軍在外,我們自己人先亂起來算是什麼事情?”
何氏的老家主站起來,顫顫巍巍地說道:“北邊,太原黃巾還在虎視眈眈,我們還要留些人手,糧食也同樣,能出一點是一點,但總體上,還得要靠朝廷,靠陛下聖明,我們這也是杯水車薪啊!”
“是啊是啊!裴公子可以讓裴尚書上個奏報,我們聯名同意,讓陛下多出些錢財就是……”
裴潛冷冷掃視著對方,毫無尊老之意,“我雖然年幼,也知道各位打著什麼主意,陛下能拿出什麼錢財?無非是要攤到百姓那裡,他們拿不出糧,便只能向你們借糧,你們便又有的賺了。”
“但我告訴你們,我河東的田畝大部分都在你們手裡,叛軍一來,損失最大的,不是手裡只有二三十畝薄田的窮苦百姓,而是你們這些手握千畝良田的大戶!”
“自古以來,有劫富的,沒聽說過劫窮的!”
“裴公子多慮了,皇甫將軍用兵如神,豈會戰敗?裴公子這話,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幸好在座的都是自己人,不然傳將出去,裴尚書恐怕位置不保啊!”
裴潛的語氣有些憤恨,也有些無力,“太守也在籌糧,按田畝徵收,逼急了,清查田畝,你們一個也逃不掉。”
“河東不是你裴氏的河東,更不是他太守的河東,是河東人的河東,倒行逆施,誰都會不服!再說了!河東也不是隻有你裴氏!憂國憂民還輪不到你一個小兒來說大話!”
喜歡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