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有一個時辰,我們自己跑出去都勉強,怎麼能撤出全部傷兵?”
“沒別的辦法!能救多少是多少!時間緊迫,趕緊下令,讓手下人揹著傷兵撤吧!”
幾位將領分別下令,外面守備的黃巾軍士兵立即進屋,將傷殘一個個背起離開。
不少人因為這種揹負,傷口撕裂,經歷了和張燕一樣的痛楚。
“不行呀將軍!輕傷還行,那些重傷,有大傷口的兄弟,恐怕撐不到曲梁城,就要流血而死了!”
“輕傷的先走!重傷的兄弟······”
幾名將領對了對眼神,其中一名將領站出來宣講道:“眾位兄弟!不是我們想拋棄你們,而是無能為力,與其因為路上顛簸,血流不止,歷經痛楚而死,不如就由我孫輕,當場了結了兄弟性命,免受這苦楚!來世咱們再做兄弟!”
孫輕舉著長矛,眼中含淚,“哪位兄弟願意受死!”
一片寂寥,無人應聲。
短暫的沉默過後,有人大叫道:“我願受死!”
“大丈夫在世,當提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我隨天公將軍問鼎蒼天,亡於中途,不辱此生,只恨生不能見黃天之世,願來日天公將軍克定天下之時,將軍能祭我之魂,讓吾泉下有知。”
孫輕點頭問道:“好,汝為何名?”
“吾名杜長,渤海人氏。”
“好,杜兄弟慷慨赴死,我將來若活,必定以三牲祭之。”
眼看孫輕一步步靠近杜長,正欲下手之際。
“且慢!將軍且慢!”
孫輕聞言,動作一頓,看向發聲之人,是醫治張燕的那人。
“為何阻止?”
“是······是這位兄弟讓我喊的。”
那人指向躺在地上,臉色蒼白的張燕。
張燕深受重傷,喊不出大嗓門的音量,所以託這位兄弟代勞。
“這位兄弟說,請將軍且慢動手,他有一法,可救眾人出城。”
孫輕等幾位將領眼神一亮,“何法?”
“將軍可取兩根竹竿或者堅硬木棒,再取布匹一截,包裹之,即可製成擔架,兩人抬一人,帶著重傷的兄弟撤離。”
張燕說的正是簡易擔架的製造。
擔架,作為一種現代醫療都還在使用的工具,其可靠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
比起單純的揹負,兩人抬起的擔架,既不影響醫護運送人員的速度和靈活,又能最大限度減少傷者的顛簸。
為了讓黃巾軍將領明白怎麼製作簡易擔架,張燕特地拿起手裡的兩根筷子,又撕下了一張布條,現場演示了一番。
它不用特別複雜的步驟,也不用特別珍稀的材料,甚至連針線縫合和漿糊貼上也用不上,只要這樣一包一裹一折疊,利用力學原理,就能搬運一個大活人。
“布匹輕薄不堅韌,將軍最好多墊幾層,以防不測。”
張燕將手中製作完成的手辦擔架展示了一番,載滿石塊沙塵,而其布絲毫未曾脫落,只隱隱有撕裂細紋。
喜歡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小兵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