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鐸將弘光皇帝朱由崧押解進京之時,遠在東川夔州的太子王明,亦是收到了南京淪陷,弘光皇帝被俘的訊息。
收到訊息的他,長長地一陣沉默。
接著,便是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唉,這個弘光小朝廷,終於還是如本來歷史那般,最終覆滅於清軍的鐵蹄之下。
也許,對於他們來說,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這弘光小朝廷的覆滅時間,比真實歷史,多延續了足足兩個多月。
這一點,倒是穿越而來的自己,給他們帶來的難得福利呢。
只是可憐了江南一帶的百姓,也要與北方一樣,要從此剃髮易服,淪於腥羶,飽受異族的奴役了。
王明迅速想到,清廷奪取南京,滅了弘光小朝廷,那接下來的下一個對手,極可能就是自己。
畢竟,自己前段時間入援太平,打敗了固山額真都類的五千兵馬,可謂是給了清軍沉重一擊。
可以說,這是入關以來,那幾乎戰不無勝攻無不克的清軍,所遭遇的最大慘敗。
這其中,固然有清軍不明敵情,狂妄冒進的原因,但最為根本的,還是自己手下這隻軍隊十分強悍善戰,又配了常勝弩和震天雷等他們意想不到的先進武器,才終獲這般大勝。
但王明認為,這樣的大勝,卻是可一,難可再。
畢竟,現在的弩箭,對於不知已情的清軍而言,確實有出奇制勝的效果。但若是清軍已有防備,給那些前衝的兵馬,配備了足夠的盔甲與盾牌,那自家的弩箭射擊,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由此可見,在完成了三鎮兵馬組建之後,進一步升級部下的制式裝備,重新形成對清軍的壓制性優勢,卻是十分必要的。
而升級的最佳方式,便是將手下軍兵所使用的弩箭,改成殺傷效果更好,射程亦是更遠的火銃了。
但是,想要打造火銃,卻是談何容易。
想法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原因很簡單,現在王明手下,極其缺乏打造火銃的專業人才,對火銃技術的研究,更是接近於零。
而在毫無基礎與人才的狀況下,想要從零開始進行研製,所花費的時間與錢財,都將是一個他負擔不起的天文數字。
故而,想讓手下軍兵大規模裝備制式火銃,根本就還是一件紙上談兵之事。
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等待時機,再來全力研發。
但饒是如此,現在的王明,對於清軍即將到來的進攻,卻是心態平靜而從容。
因為現在的他,可不比初到東川時那般窘迫不堪,而是已有充足的本錢,來與清軍應對周旋。
首先,自已已佔據了離漢中最近也最為緊要的太平縣城,憑著這座卡在清軍進入東川要道之上,險峻聳峙極難仰攻的城池,自己完全可以以逸待勞,與清軍長期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