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十年二十年很長嗎?
陳路可不這樣認為。
因為他知道,在地球上,漫威為了推動自己的“宇宙大電影”計劃,可是花了足足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漫威成立於1939年,當時的名字叫時代漫畫,1951年更名為亞特拉斯漫畫,而在1961年才正式更名為arveics,並且確定了正式標記。<arve在英文中又有“驚奇、奇蹟”的意思,所以在中國,人們都稱它為“驚奇漫畫”。
漫威的第一個超級英雄角色是一個叫做“納摩”的半人類半人魚變種英雄,這個角色或許不太出名,但他後來被改名為《海王納摩》,看到這個名字,大家就應該知道他是誰了。
在長達70幾年的時間裡,漫威創造了一系列令人耳熟能詳的超級英雄角色,其中包括美國隊長、綠巨人、鋼鐵俠、金剛狼、蟻人、奇異博士等眾多個性迥異的超級英雄個體,還有包括復仇者聯盟、x戰警、神奇四俠、銀河護衛隊等在內的眾多超級英雄團隊。
可是儘管旗下擁有如此之多聲名顯赫的超級英雄,但是漫威的發展和壯大之路,卻充滿了坎坷。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漫畫產業日漸萎靡,漫威的股票大跌,欠下一屁股債,幾乎瀕臨破產,好在當時被玩具廠商toybiz收購,才勉強活了下來。
當時的漫威走投無路,窮的掉渣,用盡各種方法都無法東山再起,於是他們被逼得只能走最後一條絕路——拍電影。
之所以說是絕路,是因為漫威當時根本沒有一部成功改編電影的先例——雖然當時《x戰警》、《蜘蛛俠》等超級英雄電影在全球都取得了超高票房和高口碑,但因為90年代漫威為了活命,不得不把這些ip的改編權賣給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和索尼,所以就算這些電影再怎麼賺錢,也和漫威沒有一根毛的關係。
他們拿到的那點兒版權費,只夠買幾盒盒飯!
終於,漫威坐不住了,不想再靠微博的版權分成過日子,決定自主創業成立電影工作室,正好當時大導演斯斯坦.李認為,隨著計算機影象技術的發展,在電影中忠實的表現超級英雄終於成為可能——漫畫改編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於是漫威將自己旗下奇異博士、美國隊長等10位超級英雄的版權作為抵押,從證券公司貸款5億多美元作為啟動資金,開始了自己的殊死一搏,也開啟了漫威“宇宙大電影”計劃的開端。
從2008年《鋼鐵俠1》開始,到2019年《復仇者聯盟4》收官,這是漫威設定好的三個階段的“宇宙大電影”前期計劃,被稱為“無限紀年”。
這個計劃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漫威以11年22部電影,總計成本超過42.06億美元,博下了全球票房225.79億,美國本土票房85.7億美元的驚人成績,平均下來每部電影單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
這個成績不但驚豔了世人,也對美國和世界電影行業的舊有格局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因為漫威電影所帶來的特效和視覺享受的衝擊力,導致特效電影開始在全世界流行,當初還在世界電影市場中佔據一個大份額地位的現實主義電影,包括言情片、歌舞片、青春片、槍戰片等多種型別的電影分類,全都被特效片和科幻片衝擊的七零八落,這也導致很多美國本土的大導演,對漫威的壟斷和“欺行霸市”產生了極大的牴觸情緒。
好萊塢頂級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就表示自己曾經看過漫威電影,但“實在看不下去”,他說漫威的電影不是電影,“而像是主題公園”。
後來他的老朋友費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也力挺表示:“老馬說得對,漫威的電影是卑劣的。”
而福特.科波拉之所以說漫威的電影“卑劣”,不是因為他看不起靠堆積特效建立起來的電影,而是因為他覺得電影除了在奇觀背後,還應該有某些作為藝術的沉澱存在,這才是電影所應該具有的深度和廣度。
至於漫威的電影,太過於商業性,缺乏讓人思考的故事性,和最細膩的人性思考。
這兩位大導演和包括華裔導演李安在內的一系列好萊塢大導演的抵制,使漫威電影在觀眾群體中的口碑出現了一定的滑坡,但這並沒有影響到漫威接下來更多的雄心勃勃的大計劃,因為在漫威領導人凱文.費奇看來,只要觀眾喜歡的,就是漫威所追求的。
強如漫威,也是經歷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探索和努力,才能最終收穫甜美的果實。
而陳路在這個世界還是屬於赤手空拳,他有什麼資格要求自己馬上就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