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對張偉評沒有好感,不介意點出他和張億謀之間存在的矛盾。
說白了,就是搞文藝的和搞投資的那些事兒。
九十年代初期,文藝界流行吃大款,那時候文藝工作者是一份高雅的職業,大款就是暴發戶,不受待見。
後來,大款們進入演藝圈,吃了不少虧,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於是,他們想掌握話語權,控制導演,控制明星來為他們謀取利益。
張億謀和張偉評就是如此。
張億謀紅遍歐洲的時候,張偉評還在賣盒飯,剛開始張偉評巴結張億謀,巴結上了就投資張億謀的片子。
到最後,心態膨脹了想控制張億謀,覺得自己是張億謀的恩人。
在娛樂圈,這種博弈一直在上演。
特別是電影產業市場化之後,資本將佔據上風,並全面影響電影行業的發展,好萊塢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幾天正式實施的新版《電影管理條例》,和九六年的舊版相比,有四個方面的重大改變,審查制度、合拍片、發行業務和外資投資國內院線。”林子軒列舉道,“這說明政策在放開,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電影產業的改革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二零零二年二月一日,廣電總局釋出了最新修訂的《電影管理條例》。
鼓勵國內電影公司和國外電影公司合拍電影,對審查制度做了進一步的闡明,不像以前那樣模稜兩可。
合資建設影院,允許外商出資佔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比例。
這些條例的修訂意味著政府在電影製作和發行方面的政策性限制逐漸消失,為資本湧入電影市場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不僅對國內的企業具有吸引力,國外的資本也會蜂擁而來。
或者說,華國的電影產業正式進入了市場經濟的時代,這和國家提出的“積極發展文化產業”的大方向基調一致。
好夢公司今年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實際上是佔了政策的便宜。
“能談談您自己麼?您的家庭和生活,在媒體眼裡您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孟淨用輕快的語氣說道。
“你看我神秘麼?還不是普通人一個。”林子軒溫和道,“性格使然吧,我不太擅長和媒體打交道,你們總想著挖什麼大新聞,我這兒可沒有大新聞,又不是那些明星。”
“可您管著明星呢,您發掘了那麼多明星,有什麼竅門麼?”孟淨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