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強搬進了公司宿舍,參加了公司的內部培訓。
他認真聽著每一堂課,在本子上做筆記,這些內容對他來說都很新鮮。
以前他只知道演戲成為明星,卻不瞭解影視劇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培訓的內容雖然簡單,不過為他梳理了一條影視行業的產業鏈,演員只是整個鏈條中的一員,背後是各個部門的支援。
他第一次對這個行業有了清晰的認識,開闊了眼界。
最讓他獲益的是張嘉繹的一堂課。
張嘉繹剛拍完電視劇,有時間和新人聊一聊。
安排哪個演員不一定,要看情況,誰有空誰來,葛尤也給新人們上過課。
不需要講多深刻的道理,就是說說自己在這個圈子裡的感受,走了哪些彎路,讓新人演員走的更為順暢些。
當然,每個人的人生經歷都不相同,有些可以借鑑,有些聽聽就算了。
張嘉繹回顧了自己的過往,包括在長安電影製片廠的歲月。
“演員的工作是演戲,這個想必大家都不會反對,不演戲還叫演員麼,那麼為什麼成為演員呢?或者說有什麼目的?”張嘉繹詢問道。
下面有人說是為了出名,也有人說是為了賺錢,還有人說想成為表演藝術家。
各種回答都有,現場頗為熱鬧。
“誰都想出名,可出名之後呢?有人說為了賺錢,這個行業賺錢比其他行業容易,出名了錢就來了,買房子和車子,可有了錢之後呢?繼續賺錢?”張嘉繹講述道,“錢是賺不完的,我覺得既然進入這個圈子,還是要有所追求,回到本職工作上來,認真的塑造好每一個角色。”
王保強沒仔細想過這些,當演員是為了什麼?
他跑來京城是為了成為功夫明星。
碰到李洋,出演《盲井》,他經歷了很多,只是沒經過認真思考,混混沌沌。
李洋對他的要求不高,只要本色演出就好。
《盲井》裡的角色就像是為他量身定製的一樣,農村出身,家裡貧困,上不起學,出來打工,性格靦腆內向。
王保強演起來不怎麼吃力,就是他平時的狀態。
然而,有段戲讓他不知所措,在影片中他要和一個女孩發生關係,有身體上的直接接觸,那名女演員放得開,他沒有經驗。
做群演可碰不到這種好事,整個過程處於被動的狀態。
按照劇情,在完事後他還要表現出一絲興奮的神情,有所回味。
這個就有點困難了,拍了好多遍才過關,主要是找不到那種狀態。
在拍攝《盲井》期間,他見識了其他演員的演技,心裡有了些朦朧的想法。
聽了張嘉繹的這番話,他開始琢磨出名是為了什麼。
成為明星,賺大錢,然後呢?
還要回到最初的問題上,演員的本職工作是演戲。
“我給想成為演員的朋友一點建議,在這個行業堅持很重要,不能碰到挫折就放棄,沒戲拍的時候多琢磨怎麼演,等有戲拍了才能演得好,我就是這麼過來的。”張嘉繹最後說道。
王保強記住了這句話。
在群眾演員的圈子裡,大家憑著興趣而來,但真正堅持下來的不多。
工作不穩定,賺錢少,生病沒人管,也沒辦法養老,群演說的好聽點屬於自由職業者,實際上和社會閒散人員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