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富豪榜的出現,林子軒接到了不少要求採訪的電話。
不僅有娛樂行業的記者,還有財經類的記者,甚至是華國電視臺的財經頻道。
做財經新聞的人對於好夢公司的資產很有興趣,他們想知道這家國內第一大民營影視公司到底賺了多少錢,股權如何分配。
作為一家沒有上市的企業,好夢公司不需要對外界披露公司的業績。
但記者能查到好夢公司製作電影的票房,到目前為止,好夢公司製作的電影總票房超過兩億五千萬。
這還不包括正在上映的《渴望》續集。
其中馮曉剛的四部賀歲片和《一聲嘆息》總票房是一億兩千萬,還有《生死抉擇》和《小城之春》等其他不同型別的電影。
《渴望》續集如今已經拿到了三千萬的票房,突破五千萬問題不大。
也就是說,僅僅電影一項好夢公司就有三億的票房。
記者推測好夢公司在電影上的盈利至少有上億元,更何況這家企業還製作了多部熱播的電視劇,收益頗豐。
算下來,六年內好夢公司的盈利或許超過了兩個億。
這是外行的演算法。
首先這些電影並不都是好夢公司的投資,不少是合拍,有其他資金入股,最後肯定要分賬,不是好夢公司獨佔。
其次記者沒有把投資成本去掉,那可是電影公司出的錢。
再說,還有公司的運營成本,繳納的稅費等等。
他們光看到了票房,卻不知道最終落到電影公司手裡的錢並不多,除了賺錢的電影,還有賠錢的電影呢。
當然,好夢公司肯定賺了錢。
截至到今年,影視劇都算上大概有八千萬左右。
事實上,公司沒有這麼多錢,《臥虎藏龍》和《渴望》續集的投資還沒有收回來,下面還要投資拍影視劇。
這就是曝光的壞處。
記者不負責任的報道好夢公司賺了兩個億,要是稅務部門按照兩個億來查,那資料肯定對不上,他們會認為好夢公司在票房上存在瞞報的現象,有偷稅漏稅的嫌疑。
這要是查下來,耽誤工作是小事,還會出現各種謠言。
一旦稅務部門進駐好夢公司,第二天就會謠言滿天飛,什麼好夢公司要垮啊,林子軒已經跑路啊。
所以說,上富豪榜只會帶來麻煩。
林子軒在公司召開會議,一方面是內部的自查,看看有沒有偷稅漏稅的現象。
民營公司對稅收這一塊不太重視,沒有完善的財務系統,也沒有請專業的財務公司,作為老總都不清楚公司到底有沒有問題。
華國的民營公司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不少民企就是這麼垮掉的。
另一方面是對外的公關,召開記者會,向記者介紹好夢公司的營收狀況,不能讓記者進行不實的報道。
和其他民企不同,影視公司有公關的經驗。
有的民企不願意透露公司的財報,或者公司本身就有問題,不敢透露。
這樣的公司容易引起稅務部門的關注。
林子軒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旦查到公司有偷稅漏稅的情況,就補交稅款,把事情解決掉,不留隱患。
等補交之後,再向媒體澄清公司的收支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