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軒和馮曉剛來到華國電視臺,等待最後的結果。
《京城人在紐約》這部電視劇的後期製作完成,交給華國電視臺內部審查,由於在後期製作的過程中有電視臺的人參與,做了不少的修改,想來問題不大。
他們兩個人一起過來只是表示對這件事的重視,心裡反而很輕鬆。
“馮哥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要不再執導一部劇?”林子軒詢問道。
“林主任,你讓我歇幾天,緩口氣,這大半年來我這心一直都繃著呢,就算現在也沒法放鬆,還沒透過人民群眾的檢驗呢。”馮曉剛訴苦道。
事實上,林子軒藝術中心製片部副主任的任命檔案還沒有下來,國家單位走流程需要時間,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以後藝術中心製片部門就是林子軒說了算了。
馮曉剛這麼說有打趣的意思,同時他也的確想休息一下。
這部《京城人在紐約》耗費了他太多心血,有種心力交瘁的感覺,現在終於完事了,就想著好好休息一段時間。
“那行,馮哥你好好歇著,等過了元旦咱們再說。”林子軒理解道。
在紐約的時候,林子軒只負責外部的雜事,馮曉剛才是最忙碌的那個,為了搶進度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回國後還要忙著後期製作,確實夠辛苦。
導演這個職業真不是什麼好活,要有拼命的精神才能撐得下去。
“謝謝領導關心,不過有好戲你得給我留著。”馮曉剛說笑道。
華國電視臺的高層看了《京城人在紐約》,覺得很滿意,150萬美金沒白花,拍出了一種大格局,明顯比國內的電視劇更為大氣,檔次更高。
演員表演的也好,很有爆發力,有種看電影的感覺。
尤其是姜聞,把一個藝術家在美國墮落的過程演繹的入木三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們意識到在華國的電視行業,這或許會成為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對於華國電視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京城人在紐約》的版權在他們手裡,只有如此高水準的電視劇才能吸引各方的廣告商。
電視臺為此制訂了一整套的宣傳計劃。
《大撒把》這部電影的上映讓新聞媒體開始討論出國潮的話題,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
華國電視臺會推出一部叫做《尋根》的紀錄片,講述華人在國外的生活。
這就是慕姍姍拍攝的那部《華人在紐約》,經過華國電視臺的精心製作,加入不少新的內容,最終定名為《尋根》。
經過前期的渲染,在元旦過後,電視臺就會在黃金檔播出《京城人在紐約》,徹底點燃有關出國潮的討論熱潮。
到時候,華國電視臺各個頻道都會配合宣傳,甚至包括京城的各大報紙和廣播電臺等。
慕姍姍的訪談節目會在這個時間段播出,引導媒體討論的方向,從各方面探討出國潮帶來的影響,從而引發全社會的大討論。
華國電視臺本來就以宣傳見長,這一組宣傳攻勢下來,相信會遏制國內出國潮的勢頭。
說起來很好玩,這件事的起因是因為慕姍姍出國拍攝《方大綜藝》的外景,林子軒、葛尤和馮曉剛三人在小飯館喝酒,拿這件事開玩笑,這才有了《大撒把》的劇本。
他們拿著劇本去京城電影製片廠,從而引起了總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