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鶯獎不僅是一個電視界的頒獎典禮,還是一個電視劇的交易平臺,華國各地電視臺製片部的負責人都會前來,購買他們看好的電視劇。
這個獎之所以放到十月份左右舉辦,就是因為這時候是電視劇豐收的時刻。
以藝術中心為例,李虹會在年初的時候制定拍攝計劃,到了十月份,電視劇要麼拍攝完成,要麼完成了大部分,基本上都能拿出手了。
林子軒對藝術中心今年拍攝的幾部電視劇很熟悉。
《女人不是月亮》已經拍攝完了,在華國電視臺播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這種反映農村題材的電視劇還不多見,受到農村觀眾的喜愛。
電視劇裡的故事就發生在他們身邊,看著特別親切。
李虹準備明年繼續拍攝類似題材的電視劇,隨著電視機在農村的普及,這是個龐大的市場,也是宣傳的陣地。
由張國粒和陳曉藝出演的《海馬歌舞廳》共有四十集,還在拍攝之中。
這部劇走的是《編輯部的故事》的路子,嬉笑怒罵,人生百態,同時也請了不少京城演藝圈的演員客串,算得上群星薈萃。
林子軒到攝影棚裡看了看,順便告訴陳曉藝,讓她請假到杭城參加金鶯節。
“我就不去了吧,我拿獎的機會不大。”陳曉藝猶豫道。
《外來妹》的缺陷就是劇集太短,陳曉藝演的不錯,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可正因為劇情短,沒有給她留下太大的發揮空間,很難在評委那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在參與嘛,去見識一下,放鬆心情,也就一兩天的事兒。”林子軒勸說道。
他們很熟悉了,沒必要說那些你興許會中獎的安慰話。
“那行,跟著林哥去碰碰運氣。”陳曉藝輕笑道,“曉玲還好吧?她那時找我借書,我真不知道她要考導演系。”
“那丫頭是自找苦吃,現在正在家苦讀呢。”林子軒解釋道,“過些天讓她跟組,看看咱這行有多累,能撐下來就讓她繼續,撐不下來就安心考大學。”
“導演系太難考了,要不讓曉玲考戲劇學院表演班吧,這兩年的考官正好是我老師,打個招呼沒問題。”陳曉藝提議道。
“那先謝了,等她考不上再說吧,先讓她吃吃苦頭。”林子軒沒有拒絕。
規矩不外乎人情,在藝考這塊要寬鬆許多,藝術嘛,沒有固定的標準,每個考官都有自己的見解,有人打招呼專業考試肯定會容易透過一些。
能夠走後門,林子軒也不會堅持,他沒那麼迂腐。
“我和曉玲親著呢,用不著你來謝我。”陳曉藝不滿道,“也不能老讓她呆在家裡,別悶壞了,她性子活躍,適合咱們這一行。”
“怎麼感覺你成了說客啊,是不是曉玲給你打電話抱怨了?”林子軒懷疑道。
“在你這個哥哥的高壓統治下,她哪敢抱怨啊。”陳曉藝取笑道。
這丫頭,林子軒無奈的搖搖頭,這還沒抱怨呢,都快怨氣沖天了。(未完待續。)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