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關心則亂,就是如此。
慕姍姍第二天就把小說交給了父親慕致遠。
她能感覺到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小說,有點迫不及待的想讓它發表出來。
沒有妻子不為自己丈夫的前途著想,正如林子軒也關心她一樣。
相對於女兒,慕致遠更能感受到《活著》這部小說所表達的思想。
慕致遠是四十年代末期的人,到了六十年代剛好趕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他在農村呆了幾年,好不容易託人找關係獲得了一個回城的指標,等他回到京城的時候整個六十年代快要結束了。
他返城後在工廠做工,碰到了李虹,結婚生了孩子,他以為自己這輩子就會這樣過去。
1977年,華國恢復高考,給無數青年帶來了希望,他和李虹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這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慕致遠畢業後分配到京城文化局,六年後進入華國文化部,負責出版發行工作。
他們這一代人經歷過那個瘋狂的年代,更能明白生活的艱難和不易,現在回想起來或許覺得有點傷感和懷舊,但在那個時候卻是找不到出路的絕望。
慕致遠學的是文科,大學是中文系漢語言專業畢業,這才能分配到對口單位文化局上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大學的時候,他就是一位文藝青年。
八十年代初期大學裡流行傷痕文學,這類文學作品以描述上山下鄉時期知識青年的生活和對整個時代的反思為主,受到知識青年的追捧。
到了八十年代後期,華國文壇出現了一類先鋒文學,這類文學作品學習和借鑑了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寫作方式,力求創新,對傳統文學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慕致遠看到《活著》,就知道這是先鋒文學的寫作手法。
他原本以為林子軒會沿著《頑主》的路子走下去,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卻沒想到林子軒寫了一部先鋒文學作品。
無論是先鋒文學還是痞子文學都屬於非主流,和華國的傳統文學存在著矛盾。
按照慕致遠的看法,這部《活著》即便在華國的先鋒文學中也屬於頂尖的作品。
這讓他對林子軒能走到哪一步產生了好奇,似乎比他預想的還會更高一些。
只是現在還不是發表這部小說的時候,或許明年……
他想到最近聽說的一件事,據說上面一位退休的老領導要到南方視察了,或許會給華國帶來一個全新的局面。
到那時,這部小說興許就能發表了。
ps.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
喜歡文藝生活請大家收藏:()文藝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