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的好日子只過了兩天,兩天後姜聞找了過來,和他探討劇本。
這兩天,姜聞在家裡研讀《京城人在紐約》的劇本,還做了讀書筆記,在筆記上都是他認為存在疑問的地方,也就是說他覺得需要修改。
他來到友誼賓館,覺得這兒條件不錯,挺暖和又管飯,就不打算走了。
姜聞按照讀書筆記上的記載逐條的和馮曉剛探討,如果你能說服他那沒問題,要是不能說服他那就要按照他的意思來。
他還把林子軒這個編劇拉上,一起研究。
怎麼說這都是認真負責的態度,有助於演員的表演,林子軒和馮曉剛挺配合。
又過了兩天,姜聞看著面試演員有意思,就主動參與了進來,還以演員的身份提出自己的意見,作為華國一線的男演員,在演戲方面自然很有發言權。
他甚至提出了兩個演員的人選。
一個是劇中王起明的女兒,他覺得《頑主》中一位年輕女演員不錯,叫做馬晴晴。
還有一個是劇中美國人大衛,他認識一個美國人,在京城美國大使館從事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工作,他覺得那美國人不錯。
這個也好說,推薦演員是正常現象,只要合適就行。
又過了兩天,姜聞開始和馮曉剛討論拍戲的話題,這幕戲咱們怎麼拍……
“我真傻,以前光是聽說他愛較真,難交流,沒想到是真的,我算是體會到和大明星合作的滋味了。”馮曉剛對林子軒抱怨道。
“堅持住,都是為了工作。”林子軒同情道。
對於這部《京城人在紐約》,馮曉剛付出的心血比林子軒要多,機會難得。
正如他說的那樣,林子軒還年輕,以後還有機會,他都三十多歲了,再不拼一把就晚了,姜聞是他選的演員,也適合這個角色。
那還有什麼好說的,奉陪到底唄,誰怕誰啊。
於是,在友誼賓館的房間裡,經常聽到他們兩人的爭吵聲,好在他們只是就事論事,吵完之後也就算了,沒鬧出什麼矛盾來,林子軒也會從中調解。
好作品都是爭吵出來的,林子軒只好這麼安慰自己。
這也說明這時候的演員不敷衍,摳細節,想把戲演好,只有這麼認真的態度才能把人物演活,不浮誇,不做作。
這是作為演員的基本素養。
在過年前的這段時間,華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位退居二線的領導人從京城出發一路向南,一直到了花城,在花城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改革開放的講話。
華國的百姓們還不怎麼清楚,不過在官場上已經引起了震動。
小年夜,林子軒和慕姍姍回到慕姍姍家裡,陪慕致遠和李虹吃飯,這是倆人商量好的,臘八節在林子軒家吃飯,小年夜就要在慕姍姍家吃飯。
下一年輪換過來,不能厚此薄彼。
至於今年過年,兩家人都不願意去春晚現場,還是在家裡看電視舒服。
到時候林子軒會帶著林曉玲去看春晚,第二天再把妹妹送回家。
“這一次總算是心裡安穩了。”吃過飯,閒聊的時候,慕致遠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