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文藝青年,也不是全能型人才,林子軒在繪畫方面的確沒什麼天賦。
他在《頑主》劇組閒聊的時候抱怨了幾句,想找一位懂美術的人幫忙參謀。
其實,導演米佳山就是美術專業出身,美術功底深厚,不過他正忙的焦頭爛額,還要進行《頑主》的後期製作,沒空和林子軒弄動畫片。
葛尤聽在耳裡,記在心中。
兩天後的晚上,他把林子軒找出來,要給林子軒介紹一位朋友,這人正是做美工出身。
林子軒和兩人在一家小飯館見面,互相介紹。
葛尤的這位朋友叫做馮曉剛,三十多歲,倒不是專業學美術出身,而是自幼喜好美術繪畫,後來在部隊文工團做舞美設計,有美工功底。
三人都是京城人,吃飯喝酒瞎侃,很快就混熟了。
馮曉剛的性子比較直爽,他和林子軒聊了聊《葫蘆兄弟》的故事情節,林子軒儘量細緻的把腦海中的形象描述出來,供他參考。
“行了,你就請好吧。”馮曉剛自信滿滿的說道。
林子軒放下心來,京城人好面子,既然答應下來,就會盡力去做,不會糊弄事。
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原本是想林子軒前往滬城一趟,大家仔細溝通,爭取把這部動畫片弄出名堂來,獲得成功。
他們非常看重這部題材新穎的《葫蘆兄弟》,想要藉此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1990年,滬城美術電影製片廠不太景氣,面臨嚴重的問題,由於資金不足,廠子裡專案減少,技術人員大量流失。
美影廠的技術人員每月的工資是100到200元,如果到南方的花城,他們的工資會提升到500元,資深美術設計的工資甚至每月高達800元。
兩地工資的巨大差距讓很多人放棄了鐵飯碗,到南方的民營動畫公司工作。
這種現象在京城還不多見,大多數京城人不怎麼願意到其他地方生活,在京城他們有優越感,到其他城市總感覺沒有根。
這是林子軒不願意到滬城的原因,他還有工作,還要等慕姍姍回來呢。
何況,他就是把《葫蘆兄弟》的故事寫出來,對動畫製作一竅不通,還是不要浪費人家的精力和經費了,咱不給人添亂,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三人吃喝的時候,還聊到了華國電影和電視行業的現狀。
葛尤以前一直跑龍套,馮曉剛做幕後工作,都不怎麼得志,難免有些牢騷,京城人總覺得自己志比天高,特別牛氣,什麼都能幹,就是沒碰到好時候。
要是我去幹怎麼怎麼樣……
這是經常會聽到的口頭禪,有人是吹牛,有人是真的懷才不遇。
葛尤把馮曉剛介紹給林子軒,一是林子軒想找一個搞美術的做動畫,他剛好和馮曉剛是朋友,這是順手的事兒。
還有就是和林子軒拉近關係,林子軒會寫小說和劇本,以後興許還有合作的機會。
多個朋友多條路,今後互相照應,大家脾氣相投,多相處沒有壞處。
而且,林子軒的女朋友慕姍姍是華國電視臺的主持人,應該在電視臺有點關係,電視臺拍攝新電視劇的時候也能得到訊息。
朋友圈子就是這麼形成的,無非是我幫你,你幫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