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將時間往後推移...
“報!李重將軍已經和敵軍交上手了!”
“報!李重將軍設下奇兵,先手佔優!”
“報!李重將軍殺入戰場!敵軍勢微!”
於是,便有四人坐不住了,也就出了山寨,登上一塊青石,剛巧可以居高臨下清晰的縱觀全域性。
這四人,分別便是“橫道虎”榮平;“越澗豹”張朗;“拍山羆”熊光;“奔雷豨”雷通。這四人卻與那“赤眼彪”李重並稱,便自是所謂的柴山五匪了。
只是五匪畢竟前身是兵,儘管而今落山為匪,一身軍紀也少有保留,漸漸變得與匪一般無二,但橫道虎榮平的寨子裡,這份軍中“將軍”的稱呼卻還是被要求保留了下來。
其餘四人寨中,稱呼自然是“寨主”。
卻說他們四人登高而望,隱約便見到一人左衝右突,猶如神助一般,不時又有探子回報,說是李重連掃三山十三峰的眾多子弟,無一人是一合之敵。
四人聽了,面色更加凝重了幾分。
本該是喜事,但他們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其一,這李重自來便是囂張慎獨,又嗜殺霸道,手段殘忍。他們畢竟曾經是兵,雖然被人稱作山匪,行得也是山匪的事,但心裡卻從未以為自己是匪,也正是因此,他們幾個倒也是有所底線。
劫道、殺人、收取過路費這些事情倒也為得,但多少還算是守規矩的。然而李重卻是格格不入,下手甚至狠辣過真正的匪徒,一月左右之前便不是還曾屠盡了林家村。由此才招得這番橫禍,而眼下他卻又大發神威大殺四方。
可又是哪裡這般簡單的,三山十三峰對外俱是一體,更何況箇中子弟下山被李重這麼一殺,不日便有宗派高手找上門來。彼時他們四人如何是好?誰知後者會不會因為痛失某個愛徒而對他們也下殺手?
所以說,他們的心情一直是複雜的,即希望李重能贏,卻又希望他不要勝。
再者,五人之間本當是那李重地位最低,但此次他李重大發神威,若是攜勝而歸,以他那慎獨的心思,又怎麼可能容忍他們四人同處柴山?
何謂彪,彪為雌虎一胎中多餘的虎崽。
《癸辛雜識》就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餘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虎毒不食子,但彪本身為虎,亦食虎。
正是李重為人手段讓人心悸,就算是真正的山匪看了也是頭皮發麻,這才有江湖綠林上這個稱號。
張朗又看了片刻,面色凝重道:“五弟...怎地就如此兇悍了?武藝好像憑空高了一個層次一樣。”
熊光與雷通對視了一眼,眼底裡都是散不去的陰霾,他二人性子也好護短,平日裡和李重沒少發生過沖突。他們自問以李重那般心胸,若是他得勢,自己二人如何可存?
五匪當中的大哥,“橫道虎”榮平倒是曾立下規矩,直言不可對自家兄弟下殺手。
但這規矩之所以維持,乃是建立在兩方面的。
其一,榮平彼時在軍中武職最高。但俱開霞關一戰過去已近十年,他們都已然完完全全是山匪草寇,再也不期盼著有朝一日南吳將他們接回國中,這所謂軍職高低已然沒了任何作用。
其二,便是榮平自身武力的震懾,他武功居於五人之首,因此自然是強者定下規矩。
但是眼看那李重如此兇悍,武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這般高強...榮平當真還能壓住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