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天賜眼裡,若要細論的話,這倒斗的土夫子和那偷盜的盜賊沒啥區別,只不過一個是吃活人飯,另一個是發死人財,下手的目標不同罷了。
這老話講的好,賊不跑空。現在這墓室裡竟空無一物,想想都讓張天賜覺得晦氣,一在催促格力吉老人趕緊走人。
格力吉老人當然不會去理他這茬,費了半天勁,進都進來了,哪能說走就走!如今這墓要是搞不明白,那要是傳了出去,還不敗壞了自己的名聲!
他在墓室裡翻翻找找的,鼓搗了半天,也沒啥收穫,最終還是把目光落回到了壁畫之上,琢磨了半晌同張天賜說道:“哈哈哈,果不出我說料!師弟你看,這座孫家墓冢看似一切正常,實則裡面卻暗藏著玄機!”
“哦......師兄此話怎講?”
“哼兒,依我看,這裡根本就不是什麼墓冢!它只不過是為了隱藏真正壽寢,而設立的一座疑冢而已,其實那真正的孫家祖墓,就藏在這壁畫裡!”
“啥兒?古墓藏在這壁畫裡?我說師兄,天賜雖然讀書少,但並不傻!這平平扁扁的破畫裡,能藏下一座墓冢?別逗了,不是你覺得這麼蒙我,合適嗎?”
“唉兒,師弟莫急,你沒理解我的意思!這壁畫上提到,在此墓之下,還有一座金朝將軍墓。若依我看,那哪是金朝將軍墓,八成就是孫家老祖的真正墓冢,好一個偷樑換柱!”
“是嗎?媽了個巴子的,竟然還有這事!讓我看看!”
張天賜非常疑惑的仔細看了看壁畫,上面所載正如格力吉老人所說,在這墓冢之下,還真的確實有一座墓冢。
這可把張天賜高興壞了,當時就給格力吉老人連挑了好幾個大拇指,大加讚許的說道:“還是師兄高明,要是以我這狗脾氣,還真他孃的就與這大墓失之交臂嘍!哼兒,我說這孫家怎麼這麼狡猾呢!原來自打他家祖上算起,就是奸詐之輩啊!還真是狡兔三窟,竟然大費周章的,弄個什麼疑冢出來引人耳目。不過,今兒個讓他撞上了張爺爺我,也算他孫家老祖倒黴!我今兒個,非把他給刨出來挫骨揚灰不可!”
有了這一發現,格力吉老人和張天賜便出了墓室,返回原來的盜洞,摸準方位後又另開了一條新的盜洞,沿著壁畫所指引的墓冢繼續往下挖。
這段盜洞的距離極長,張天賜挖了沒多久,興奮勁就過去了。這一直看不到頭的挖洞,著實憋悶,腦筋一轉彎,就想起了剛才格力吉老人剛剛說過的話,追問為啥說金朝將軍墓,才是真正的孫家祖墓,又為啥說他是偷樑換柱。
格力吉老人手上不停,邊幹邊和他講:“在咱們國家,這王公將相的殯葬制度由來已久,每一個朝代的墓葬,他都有自己的特點。咱就拿老孫家的墓冢來說吧,根據這壁畫裡所展示的風情月貌,這孫家老祖生活的朝代,應該是宋代,所以我推斷這座墓是一個宋朝古墓。”
“宋代多半在平地起陵,其餘的墓葬風格都照抄唐制。而到了南宋的時候,卻選擇在紹興淺埋,並稱這種墓冢為“攢宮”,陵前沒有石刻,所以,這孫家老祖修的這座金朝將軍墓,應該是出自於宋末。”
以此推測,唐代的墓繼承漢制,墓室在半山腰南麓穿鑿而成。據傳古代皇帝大佬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往往開山建陵,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
秦代皇帝的墓被稱為“山”,漢代被稱為“陵”,所以“山陵”原本是就是皇帝墓冢的代名詞。到了魏晉隋唐,皇帝老兒為了增加墓的高度,才開始用山體來充當自己的“陵”。
隨著時間的推移,真正的陵寢制度,在西漢時期才開始推行,具體就是把宗廟中的寢移入陵,在陵附近建立廟。
要說這宗廟是啥?其實宗廟就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他的選址非常重要,像以前出征打仗這樣的大事,皇帝老兒都要在宗廟中,先稟告祖先才能夠做出決定。
再者,宗廟的結構,大概就是前部分是廟,安放祖先神位,按時祭祀。後部分是寢,安放祖先的衣冠和生活用品,如同活著一樣祭祀,跟宮殿的前朝和後寢一樣。
後來為啥把寢殿,移到了陵墓之中,從而把墓冢稱為陵寢呢?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方便先帝的靈魂,從墓冢中的寢殿趕到宗廟中接受祭祀,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是在寢殿中活動和嬉戲的。
所以,這上邊的明冢,實則是方便祭祀的“宗廟”,真正的孫家老祖陵寢其實是金朝將軍墓。
聽著格力吉老人說了這麼多,張天賜也算是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心中不禁一陣陣的狂喜。想著這下指定能撈到不少的好東西,幹勁也足了很多。
不過,還有一個疑慮,一直困擾這格力吉老人,至今他都沒想明白。如果說疑冢宗廟下面,才是真正的孫家祖墓,那真正的金朝將軍墓在哪?
依照壁畫記載,孫家老祖應該是一個守墓將臣,他真正的使命,是負責建造金朝將軍墓,以及世代守護此冢。難道他真的有這麼多大的膽子,使了一個金蟬脫殼,把金朝將軍葬在了那普通墓穴之中,而自己去長眠到了原本屬於金朝將軍的墓冢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