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心心聽了這話不解了,立即跟著問到。“鬼差?我看的故事裡,不是都說是牛頭馬面的嗎?”
湯雯悅聽了也是點了點頭。
王伶韻想了想然後給了個解釋。
“牛頭馬面只有二個人,世界這麼大,每天都得死多少人啊。”
“只有二個牛頭馬面怎麼可能忙的過來?肯定是有其他的鬼差啊。”
“畢竟這世上每天死這麼多的人,總不可能總是招牛啊馬的來做鬼差吧。總會有個人做鬼著的嘛。”
樂心心跟湯雯悅二個人聽了解釋後,才一幅說的有理的表情。
湯雯悅這事說完後,緊接著談興大起,又說了個關於宜城那個鯉魚橋的傳說。
這個傳說是湯雯悅的奶奶講給她聽的,
在很早以前的古代,鯉魚湖最早是一條從南向北流的小河溝。
在湖南壩下約三十丈處,有一座古老的石橋。
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裡原是一座木橋。在河東面村裡住著一戶姓關的書生,他幼年喪父,與母相依為命。
同村有一個雙目失明的孤老張胡氏,無人贍養,他與母親商量把她接到自己家裡養活。
本來家裡就很窮,又添了個雙目失明的老人,日子過的越發艱難了。
為了度日,母親紡線織布,他躬耕苦讀,有時餓著肚子去上學,年長日久,他逐漸面黃肌瘦。
有一天,他去上學,走到橋頭,見一個姑娘站在橋頭上,手裡捧著一顆大菱角。
害羞地上前說道:“公子,這菱角給你吃吧,吃下它你就不餓了。”
書生接過來不及問明情由,那姑娘卻不見了。
他吃下菱角後,滿面紅光,精神振奮,讀書大有長進。一日清晨他又走到橋頭。
那姑娘又出現在他的面前,手捧一顆閃亮的紅色寶丹說道。
“公子,你進京趕考的日期快到了,為幫助你求得功名,這顆硃砂寶丹給你帶在身邊,飢渴時把它含在嘴裡。”
“它不僅能幫助你解除飢渴,還可以使你讀書不倦、下筆有神。”
書生接過寶丹,姑娘又叮囑他說:“滿一百天的那天五更時候,你來到橋頭,先拍三巴掌,再喚三聲鯉魚姑。”
“我們又會見面,你把寶丹歸還給我,千萬莫錯過了時辰,倘若錯過了,我就要遭受懲罰,變成一團汙泥。”
書生連忙打躬施禮,表示決不失信。又問姑娘。
“姑娘對我恩重如山,你有何要求儘管對我說,我一定會報答你的。”
姑娘說:“我是一個屈死鬼,名叫鯉魚姑,是張胡姓的獨生女兒。”
“我十六歲那年,胡員外的兒子胡蘭卓,帶著幾個家奴到我家搶親,我父親被他們活活打死。我也跳進這河裡淹死了。”
“留下老母孤身一人,多虧公子接到你家養活。我與公子相見,就是為了報答公子的這份情義。”
書生進京應考,果然金榜題名。他想起歸還寶丹的時間快到了,急速返鄉。
誰知趕到家中,歸還日期已過。他來到橋頭,先拍三巴掌,再喊三聲鯉魚姑。
誰知姑娘沒有出現,只見橋下翻起一團汙泥。他嚎啕大哭。
一連哭了三天三夜,他的淚水與河水匯合一起,把一條小河沖流成一片大湖。
為紀念鯉魚姑,他請求能工巧匠,拆掉木橋,就地建起一座磚石拱橋,頭東尾西。
橋上豎起一塊高大的石碑,上刻“鯉魚橋”三個大字。
王伶韻聽了這個故事後,就去想了下那個鯉魚橋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