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城?我能去那裡嗎?那有點遠吧。”別看小姑平時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
可是她還從來沒有離開過宜城半步。最遠的地方就是從村裡到城裡。
“樊城為什麼不能去,我大伯,你大哥不就是在樊城,那樣的話小姑怕什麼呢。”
“如果有什麼事就去找大伯啊。”王伶韻為小姑分析這事情的可行性。
“可是我現在還沒分家啊。如果我離開了,不說姑姑我的婆家會不會同意。”
“就算是同意,我去那樊城得花多少錢。而且人家肯教我嗎?”小姑還是猶豫著。
“你們大人的事我不太清楚,你可以去問問爺爺和奶奶,讓他們給你出主意。”
“但是你不先花那個錢,你怎麼去掙錢呢?要不你先去人家那裡當學徒。”
“大伯和偉文現在不也是當學徒的嗎?”
當然小姑這個學徒和大伯當的學徒又不一樣。大伯所在的公司是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只要不犯大錯,那就是實實在在的鐵飯碗,不怕拿不到工資。
而小姑去人家服裝店裡面學,那是私人的手藝。平白無故讓人教給她肯定困難。
但是隻要她不在當地開店,只是回到宜城來做的,小姑交學費還免費在那當幫手。
還有能跟在人家旁邊學習的可能,當然那肯定得一、二年的時間。
而且當師傅的肯定會給徒弟氣受,就看小姑能受不受的了了。
畢竟現在不是後世那些各種技術、手藝的學校來教你。
如果不是正經的考上大學去學,還真只有像是這樣師父去學了。
這些不應該是她這個小孩子能懂的,她也不會說出來。就看爺爺他們怎麼跟小姑解釋和想辦法的。
她還是退居幕後的比較好。
仔細想想,雖然後世的人情味沒有現在的濃,也沒有現在的人敬畏國家法律。
但不得不說後世的科技和文化普及程度,絕對不是七、八十年代能想到的。
現在就單是和七、八十年代的人說後世的智慧手機,估計他們能把你當瘋子。
話說了這些,王伶韻就不管了。剩下的就讓小姑去問爺爺吧。
當天晚上,小姑就找了爺爺和奶奶商量這事。奶奶當時的反應比小姑還強烈。
知道女兒對做衣服有些心動後,立馬就拍板,讓老爺子明天去城裡給王忠國留公司的電話號碼打過去。
讓大兒子幫小女兒在樊城打聽打聽。有沒有可以學的地方,不管怎樣,就算是花錢,也要讓小女兒去學。
老爺子當然是沒有什麼意見。他也希望自己所有的兒女都能過的好。
第二天老爺子還帶了靈靈一起上街,因為從二兒子那邊回來後,靈靈就開始上學。
一直到現在放暑假都沒帶她上街玩。這次打完電話後就帶靈靈四處去逛逛。
該給孫女再買幾件衣服了。之前都是買布回來讓靈靈奶奶做或是小兒媳做。
但聽村裡的那些老夥伴們說,他們家的小丫頭都喜歡穿那些街上賣的。
因為啊那街上賣的那些衣服很漂亮之類的。
所以他當時就記下了這件事,剛好又要上街,就把孫女帶來試衣服了。
因為宜城還是有許多老一輩的人都喜歡自己做衣服的,覺得穿著舒服。
可是年輕人,特別是年輕的城裡人就不喜歡穿那些老式的衣服了。
走在城裡,那街走動的女人都不再是上一水斜襟圓筒衣服。都是像那些男人衣服一樣,釦子開在中間。
前幾年剛開始有女人穿襯衫的時候,讓一些老爺們看的一個個的皺眉。
但時間長習慣了,也就不再說什麼。人人都習以為常。
看著這些,王伶韻有些皺眉,自己讓小姑學做衣服是不是錯了?
後世雖然是有手工衣服,但是很少,最起碼從她記事的時候,宜城已經沒有了手工製衣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