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事還真沒有辜負那些人的期望。頓頓的菜中都少不了魚,隔一天還加一頓大肥肉。
雖然老爺子一家吃魚是吃夠了,可是別人家沒有他們那個運氣,經常能搞到魚。
只能是偶爾運氣好,抓了一條魚,不能大小也算是打個牙祭。
大姑的手藝非常的不錯,就算是每天的魚,也讓她每天換一種花樣做。蓋房子的人吃的很是高興,沒覺得膩。
這磚的事,如果在以前,老爺子還真不敢說能馬上給女婿蓋房子。
還是老爺子之前聽小兒子王忠軍說,城裡的建築工地有偷偷對外賣磚。
許多人家因為不想等太長的時間,就一塊磚多花一分錢來工地去買。
反正這個工程專案是政府支援的,他們去磚廠想買多少就有多少。
只要沒貪錢,每塊磚多出來的一分錢那都是他們淨得的。
當然大部分的人是沒錢買這個高價磚的。
買磚的事,老爺子就交給李建國和王忠軍二個人去跑了。他只管出錢和在村裡找人。
魚也是王忠軍在放假的時候回來,和李建國二個人一起去河裡網的。
每次一去大河邊就是大半天,因為要多網一些,王忠軍現在不是天天都在家的。
只能等到放假才能回來,現在他剛來財政局工作,又是剛去的新員工,不可能老是請假。
還好還有小女兒回來知道蓋房的事後,讓小女婿和大外孫一起幫著李建國一起。
倒也不需要王忠國在家給李建國幫手的了。
老爺子他們只管每天的飯菜,蓋房的錢都已經給了女兒,讓她們夫妻二個商量房子怎麼蓋,花多少錢。
在大女兒王文蘭的房子蓋好的時候,王雅梅、王偉軒和王伶韻三個人也都陸續的考完試了。
在王雅梅考完試後,在老家休息了幾天,就讓王忠軍親自送到了王忠國那裡。
一路上王雅梅很是興奮,她早就知道自己一家以後要去大城市生活了。
她知道大城市的學校要求肯定比宜城要高,所以考試前的那一個月,她格外的有衝勁,有動力,精神也很好。
考完試,她和同學對了一下答案,然後還翻書看了一下。
她覺得自己這次考試分數不會比自己平時的成績差,可能要高出很多。
王雅梅這次過去樊城,成績和畢業證就讓王忠軍這個當小叔的幫忙去問和拿了。
到時候王忠國他們再回來辦理轉戶口時。把王雅梅的學歷檔案一起轉到樊城去。
蓋完房子的李建國就帶著沒有上學的大兒子李志雄出去外面做活掙錢。
二兒子李志偉還在上學,但現在也已經放假,所以也硬是要求跟著一起去。
二個人都知道了自己父母的苦和壓力,他們不想讓父母那麼累,所以要儘自己的一份心,讓他們能少累一點。
老爺子只是每天帶著靈靈學著道術。
現在每天在家裡做飯的人就改成為了大姑王文蘭。
對於自己這次回到孃家來住,她一是感謝父母,二也是謝謝弟弟和弟妹二個。
嫁出門多年的女兒,突然被接回孃家,而且還花了這麼多錢給女兒蓋房。
弟弟和弟妹二個都沒有說什麼,所以這讓她很想去補償。
可是她又沒有什麼別的可以送給他們的,就想到了多在家做事,這樣她的心裡會好受點。
王伶韻算是嚐到了自家大姑的手藝。嗯,不錯,盡得奶奶的真傳,甚至更好。
比大媽和她媽的手藝,那更要好了不知多少。
吃著大姑做的飯菜。王伶韻突然想到。要不要讓大姑去試試做吃的呢?
以她上輩所看到的,她覺得宜城人的特點。那就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