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的日子,因為那些生吉之氣太少,轉化的又慢,一直到王伶韻三歲都還沒有一件能達到法器的標準。
但老爺子一點都不著急,能有生吉之氣就已經是天大的幸運了,慢點怕什麼,時間長了那總能成功。好東西是值得等待的。
日子在老爺子帶著孫女日復一日的打坐吐納中慢慢過去。在王伶韻滿了三歲後也被爺爺開始帶著學認字了,爺爺說要為以後打下基礎。
同樣在王伶韻三歲那一年的過年,王伶韻終於看到了她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二伯一家人。
二伯是先發了電報回來通知今年回來老家過年,這一份通知讓爺爺奶奶二個人看後,就高興的嘴角都沒垂下來過。
白天嘴裡不停唸叨著兒子以前這樣、那樣的事情,一直到晚上十一點了,還是興奮的聊天沒有睡覺。
王伶韻從奶奶嘴裡叨叨著兒子這樣那樣的話中知道自家二伯的很多事。
估計也是二老覺得才三歲的小孩聽了也不會懂是什麼意思,所以也沒有顧及些什麼。
王伶韻的二伯王忠黨16歲以前的生活就和普通農村的那些男孩一樣。
但是在16歲那年二伯偷偷揹著家人幹了一件讓全家生氣的事,他報名去當兵。
等家裡的老爺子夫妻知道的時候已經晚了,那年正是去援助越戰的時候。
老爺子知道國內的武器相當落後,基本上都是拿人命去擋槍子、炮彈,人上了戰場,只要能留條命,就是缺胳膊斷腿那都是幸運的。
而且老爺子他爹也就是王伶韻太爺爺,當初也因為參與打仗的關係才會死的那麼早。
所以老爺子對戰場打仗之類的事情深惡痛絕。
老爺子當初知道自己的二兒子竟然報名當兵去打仗,他怎麼可能不擔心、不生氣。
可是這些擔心和生氣都進不到二兒子王中黨的心裡,無論怎麼罵他,王忠黨都不聽不到心裡去,一心只想著聽主席的話。
為祖國戰鬥,做一個戰場英雄,如果做不了英雄就做英烈,反正不管怎樣,在他看來都是光榮的事。
二兒子王忠黨一心為國家拋頭顱撒熱血,卻沒有想著戰場上死的那都是一條條的人命。
而且是牽扯著多少父母親人的牽掛和眼淚。王忠黨硬是頂著老爺子的怒火和孃的眼淚,踏上了遠行的火車。
上了戰場,王忠黨見識了戰場的無情,經歷了和戰友的生死離別才知道當初自己的想法是多麼的天真。
也許王家積累的陰德保佑,或者是王忠黨命不該絕,在經歷了許多場的戰事後,王忠黨幸運的活了下來,也沒有缺胳膊斷腿。
並且還靠著戰場上的功績當上了副營長,當時是王忠黨師長的章國強看中了王忠黨的衝勁和潛力,把自己的女兒章倩如嫁給了王忠黨。
王忠黨知道娶了師長的女兒對他以後的升遷大有幫助,而且章倩如長的也漂亮,就高高興興的同意了。
發了電報通知老爺子他們後,直接就在部隊那邊結婚,請了他的戰友迎親吃飯。
當時因為王忠黨還在打仗的關係回不來,所以就事急從權,不回家鄉擺桌請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