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有提到,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資本論的這句話,其實就是世界,亦或者說人性的底層邏輯。
只要利潤足夠大,有的是人甘願打破規則。
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年,也不是身份證上的年齡,而是什麼時候能明白,“只要你能承擔起後果,你就可以做任何事”這句話的含義。
這也是社會與校園,學生和社畜最大的區別。
……
409課室。
《微觀經濟學》課堂。
已經頭髮灰白,戴著副呆板黑框眼鏡的授課老師陳家發正孜孜不倦,與學生們複習基礎知識。
這門學科主要研究的是個體經濟單位,如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的經濟行為及其相互關係。
因為市場是由無數個個體組成,只有瞭解個體的經濟行為和相互關係,才能更好的瞭解市場。
這就有點類似於研究人體細胞,只有瞭解人體細胞的具體作用,才能更好的瞭解人類本身。
陳家發輕點滑鼠,投影儀畫面出現了需求曲線資料和需求表,他看了眼螢幕說道:
“如圖所示,線性需求函式的通常函式為Q^d=a-β.P,其中a和β為常數,且a、β>&bp;0,該函式對應的需求曲線為一條直線。”
“我們再來看需求表。”
“當商品價格是1元,對應需求是700,價格是2元,對應需求是600,價格是3元的時候,對應需求下滑到了500。”
說到這,他看了眼教室裡的學生,詢問道:“這在大一上學期就學過,有誰可以告訴我這款商品的需求定理?”
何婧餘光瞥了眼張揚,見對方還在敲打他的膝上型電腦,她開口回答問題道:
“其他因素保持不變的條件下,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則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則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這款商品的價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說明該商品不是日用必需品或有替代,價格的上漲,對應了需求的下降。”
“沒錯!”
陳家發讚賞地看了何婧一眼,繼續說道:“在單一商品可替代或可取締的情況下,價格上漲會導致需求量呈反方向下滑。”
話剛說完,他又話鋒一轉,提問道:“如果單一商品價格上漲,需求卻不減反增,做為投資學專業的你們應該怎麼做?”
“囤積!”
王六率先回答。
“為什麼?”陳家發追問。
“商品價格上漲,市場需求異常增加,這就意味著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出現此類情況可能是供應鏈出現了問題,但也不排除外在因素,如戰爭、天災導致。”
王六停頓了半秒,繼續說道:“無論哪種情況,只要確認是日常必備物資,囤積是不虧的。”
“如果是市場炒作行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