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之:“賈姑娘不用擔心,我爺奶爹孃都是好相處的人,我們家有小兒子成婚之後就分家的傳統,爺奶爹孃都會跟著大哥一起生活,因為大哥是長子,不過我還是需要贍養爺奶和爹孃的。”
王琛之知道眼前的姑娘對於未來生活的忐忑不安,於是說出了實話去安她的心,也是想要她看到他的誠意,從而可以接受他。
佩瑜心裡高興:“這樣啊,那我知曉了,我的問題問完了,王公子有什麼問題要問我的嗎?”
王琛之:“賈姑娘的情況我已經基本上了解了,請問你沒有別的親人了嗎?”
佩瑜:“當然不是啊,我有堂兄、堂弟、堂妹還有嫡出哥哥在杏花村那邊生活,我其實是庶出的,我的親生母親帶著我一母同胞的弟弟走了,我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裡。”
王琛之一聽頓時對佩瑜充滿了心疼,親生母親帶著弟弟走了,那說明她的母親一點都不疼愛她,怪不得她一個人來了這桃花村定居。
王琛之:“賈姑娘不用怕,既然他們已經消失不見了,你就不要去找他們了,餘生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佩瑜看到王琛之心疼的眼神,有些心虛,他不知道雖然趙姨娘他們對她冷酷無情,但是她對他們也沒有多好,日常都是無視他們的,當然她也從來沒有想過去害他們就是了,好歹他們也是她的血緣至親,有忽略符的存在,可以讓大家各自安好。
佩瑜:“我只希望大家都各自安好罷了!”
佩瑜和王琛之說完了各種的情況和自己想要了解的方面,開啟了話題之後,再也沒有了陌生尷尬的感覺,兩人默契地聊起了別的話題,可以說是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佩瑜發現王琛之是一個博學的人,對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尤其擅長,也是,如果不擅長,他也考不上舉人,也不能夠開私塾當夫子,如果他志在官場的話,憑他的才學一定可以考中進士去當官。
佩瑜越是瞭解他,就越是欣賞他,對他的印象也越來越好。
如果說佩瑜對王琛之的印象是越來越好,那王琛之對佩瑜的印象是天翻地覆。
王琛之一開始看上了佩瑜什麼呢?他怎麼會只見了佩瑜一面就對她念念不忘呢?這也算得上是一見鐘情了。
然而所謂的一見鐘情,無非是見色起意罷了,佩瑜最開始吸引王琛之的是她出眾的容貌和她不同於一般女子的氣質。
這是一種對佩瑜的表面的欣賞和喜歡。
而這一次和佩瑜交談了之後,王琛之才發現,佩瑜不僅容貌出眾,她的各種才學也讓他心折。
佩瑜精通四書五經和詩詞歌賦,只要王琛之丟擲一個觀點,佩瑜都能接上來,他說的她都懂,她說的他也懂,這是什麼,這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
他們精神層面的交流讓他們更加了解彼此,也讓他們很愉快。
王琛之覺得佩瑜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書籍,他如今只讀到了前面的幾頁,她還有更多的方面可以讓他細細地閱讀。
到最後,他們已經互通了心意,對彼此都很滿意。
劉姥姥和媒婆看到他們聊得差不多了,就走了出來。
媒婆看到他們之間的神色,頓時欣喜不已,哎呀,這單的媒人錢她拿定了!
劉姥姥看到她看好的後生能夠被佩瑜看上,也覺得高興,覺得自己的眼光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