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瑜想著這部小說的大致情節,心想,我怎麼會穿越到這部小說中?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穿書?
難道是老天爺看我太喜歡男女主,所以讓我來近距離吃瓜的?
佩瑜不禁胡思亂想著。
不待佩瑜想明白,小嬰兒的本能就讓她沉沉睡去了。
接下來的日子,小嬰兒的本能讓佩瑜經歷了所有的尷尬,她總是控制不住吃喝拉撒,不過在最初的尷尬過後,佩瑜就放飛自我了,就這樣吧,反正已經這樣了。
佩瑜幹脆也懶得思考,要不然不用一會兒又會睡著。
佩瑜想,反正她也沒有什麼任務,先得過且過吧!
這種狀況,佩瑜過了快一年才好一點,起碼她終於能夠控制自己了。
這時候的佩瑜,已經能夠很好地融入了貝內特家了。
貝內特家在浪博恩村,是村裡的鄉紳,在佩瑜看來,就跟地主差不多。
貝內特家的鄉紳地位是由祖傳下來的,貝內特先生有著大片的土地,有著自己的莊園、林地、河湖,貝內特先生每年能夠有2000英鎊的收入,家裡的經濟條件其實在英國來說已經算是有錢人家中的中上等啦!
書中的貝內特先生開局就是個古怪的人,他喜歡插科打諢、挖苦人,可是另一方面,他又不茍言笑、高深莫測,即使是跟他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貝內特太太,也仍然摸不透他的性格。
而貝內特太太在書中就是個沒有腦子的代名詞,年輕的時候長得很美,讓貝內特先生忽視了她沒有內涵這個現實,沖著她的美貌娶了她,貝內特太太生了五個女兒之後,等女兒長大了,此生的心願就是嫁女兒,讓女兒生活得很好。
但是在現在的瑪麗看來,貝內特先生和貝內特太太還沒有成為書中那樣的人。
現在的他們還年輕,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對自己現有的三個女兒也充滿愛。
而其實促使他們最終成為了那樣的人,佩瑜覺得很大的可能是因為英國這奇葩的繼承製度,就是某些土地的限定繼承權,貝內特家的那塊地産,就是屬於這一類,這類地産只能由男子來繼承,如果沒有兒子,那就只能由有兒子的親戚家繼承。
貝內特先生和貝內特太太在年輕的時候,可沒有想過他們沒有兒子的情況,想的都是以後會生兒子的,所以平時用錢大手大腳,沒有存錢的習慣,等到年紀大了,沒有兒子,土地産業卻要給親戚繼承,想要給女兒的存款卻沒有多少,兩個人自然而然地焦慮了,貝內特先生變得陰陽怪氣會挖苦人,貝內特太太的神經總是衰弱,並迫切地希望把女兒們嫁出去,並且要嫁得好。
佩瑜表示,她並不想被催婚好嗎?到時候長大了,以貝內特太太對女兒的恨嫁程度,被催婚可是妥妥的。
所以還是讓他們有個繼承人吧,這樣家裡的壓力就小一點,貝內特先生和貝內特太太就不會變成書中那樣了吧?
佩瑜想著,就用意識在空間中的存貨找到了一次性生子丸。
所謂的一次性生子丸,是隻管一次的懷孕的,下一次懷孕這個生子丸就管不到了。
在佩瑜滿周歲的時候,佩瑜就給貝內特太太用了一次性生子丸,保管貝內特太太生下繼承人,這樣貝內特家的産業就不用給親戚繼承了,她們幾姐妹也不用被急著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