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於能有效應對騎兵的新陣法十分心馳神往,畢竟幷州軍要面對的可是逐漸做大的突騎施蘇祿部,蘇祿那小子野心勃勃,可不是阿史那一族能壓製得了的。王晙覺得如果朝廷還是不更改扶持阿史那做西突厥可汗的想法,那蘇祿造反也是遲早的事。
“神臂弩啊……”
李琮苦惱地撓了撓後腦勺。
在京城也有不少人找他問這事兒,據說都是聽他親爹說的,說磧西找到了剋制草原騎兵的方法。
大唐周圍分佈著各式各樣的遊牧民族,從東北的契丹、奚部到西邊的突騎施和後突厥,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橫跨大唐北部疆域,幾乎每個守邊的將領都會遇到。
可實話實說,他也不知道神臂弩陣在實戰中的應用效果如何。
他上一次看到神臂弩還是在張孝嵩的戰法演示上。當時郭虔瓘郭知運等人看得是心潮澎湃、滿口誇贊,說回去就要組織演練新的軍陣。
到現在,組建神臂軍的事兒倒是一直在推進,但最近西域局勢太平,也真是沒有仗可以打,軍陣的威力自然也無從發揮。
“那便對拔也古部用兵吧。”
王晙勸道。
“拔也古與默啜部結下死仇,現在默啜一系兵敗被屠,上位的乃是默棘連,這人和拔也古的頭領頗有交情,在突厥內部的威望也足夠高,拔也古叛亂是遲早的事。”
“可是拔也古是主動歸降。”
李琮十分猶豫。
“對主動歸降的部族用兵,這有違我大唐的,且以後豈不是無人敢歸降我們?”
這話說得也有道理。
王晙點頭。
雖然他覺得這群突厥人從來都是言而無信,今天歸降明日就能反叛,站哪一邊全看利益和時機。但他作為軍將也不能動搖朝廷對於西域的經略,於是便折中道:
“那便把拔也古一族打散,族人分散到黃河以南的中原內陸,逐漸分而化之。不然等到黃河封凍,拔也古必然要有異動,到那時候再出兵追趕就不容易了。”
李琮覺得有道理,馬上差人向長安奏報。
但他這次也留了個心眼,等訊息的過程中他也沒閑著,參照王晙的意見提前對拔也古部做了佈防。
王晙也是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神臂弩”。
這弩比大唐軍隊制式的弩弓要大上許多,更類似於攻城戰中使用的弩床。
神臂營的軍士身形健壯,雙目有神。最前幾排都是神臂手,三人一組,一人上弦一人調位一人壓箭。中間乃是長弓手,射程雖然不如神臂手,但勝在機動靈活,能夠補足神臂弩操作的間歇。最後面是重甲兵,持大槍,扶以大盾,站在戰陣之後,一旦敵兵沖到近前,他們便是最後一道屏障。
“好,甚好!”
已經康複的王晙贊嘆道。
“如此立體弩陣一旦結成,突厥的騎兵沖鋒必然不如之前順暢,只是不知道這弩箭的威力如何,可是能破盾?”
“盾?那要看是什麼盾。”
748給出的結論十分嚴謹。
“如果還是木盾鐵盾藤甲盾,這些都能破。但要是換成石頭盾,而且達到一寸以上的厚度,質地均勻的理石,那可能會有些阻礙。”
石頭盾?還要一寸以上厚度,質地均勻的理石?
薛三你說的那不是戰爭中用的防禦武器,那是溫泉宮的湯池子吧!?
這年頭,哪個腦子正常的軍將會扛著石頭盾沖鋒啊!?馬怕是都要被壓彎了脊背骨。
“不是石頭盾就沒問題了。”
748一臉淡定。
“神臂弩的箭頭都是有特製的,硬度極高,非炒鋼工藝造不出。再加上速度和重量的加成,那些粗糙冶煉出來的劣質盾牌甲冑根本扛不住它。”
它這個論斷很快得到了驗證。
朝廷關於拔也古部的處置還沒下來,北庭都護府的駐軍便發現了突厥人的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