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覺得本王該是如何?”
他這樣誠懇地求助,748覺得自己也不能給人亂出主意,於是便說讓他等收到正式的聖旨和文書再說。
畢竟灣州的條件在那放著呢,再好也比不了京城。京城貴人們覺得艱苦的事兒,在灣州根本不算什麼,就連南洋大都護本人都沒享到什麼福,哪來的奢侈生活!?
所以榮養根本談不上,受罪大家都是一樣的。實在不行就正常安排幹統計和文書——現在灣州急需腦力工作者,李琮自己還天天翻賬冊巡視工地呢,皇子們幹這活誰也不好挑毛病。
“你說的對!本王自己還沒得閑呢!”
李琮一拍大腿,豁然開朗。
“甭管他們心裡怎麼想,既然來了灣州就不能白吃飯,咱們南洋可是不養閑人的!”
“五弟去城東製糖場管賬,八弟去肥料坊做統籌,至於太…二弟,”
李琮猶豫了一下。
“還是先在橡膠種植園幹一陣子吧,那邊清淨,又都是強度不大的體力活,平時也少人打擾。”
748點頭,覺得李琮這人還是很靠譜的,盡量幫三個弟弟想得周全。
至於被三兄弟連累而來的其他人,這些反倒是好處理,端看個人表現和品行就行了。
放下了心中的大石,李琮也有心情聊一聊閑話了。
當然京裡的事兒他不好跟748說,但京外各方動向倒是不用保密,尤其是毗鄰灣州的安南都護府,最近的動向就很值得關注。
前陣子朝廷從灣州買了些可可樹和咖啡樹苗運去了安南,要不是安南現有的土地並不適合種植橡膠,只怕橡膠種也會被要去不少。
李琮倒是不介意別的州府一起發財,但他總覺得安祿山在交州的舉動過於突兀也過於順利,要說這裡面沒有吐蕃人的支援,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父皇難不成真答應了金城姑母?”
李琮覺得十分不可置信。
“損南詔而肥吐蕃,吐蕃怕是藉此做大!父皇為什麼要這麼做!?”
收到新聞推送的748知道這事兒並不是李隆基授意的,金城公主想要大開大唐棉路的提議也沒被李隆基採納。
但南詔之戰爆發的太過突然,戰況又過於順利,兵部和李林甫都想攬個功勞,於是便放任安祿山與吐蕃私下合作,一起瓜分了驃國和真臘。
當然,說瓜分也不完全,畢竟無論是吐蕃還是大唐,在此時都沒有能力大規模翻越崇山峻嶺,將大軍駐紮在中南半島北部。
但看似不可逾越的大山也不是真不能通行,千百年來穿行在喜馬拉雅各山口的商路從未斷絕,完全可以容納商旅和軍隊透過。
其中最著名的“麝香之路”,從青藏高原蜿蜒向南,經恆河三角洲後一路向西,最後抵達歐洲,將珍貴的麝香送至羅馬貴族的手中。
現在吐蕃就是沿著這條路一路向南,在天竺舊地建立了好幾處棉花種植園,並將本地土著和掠奪而來的奴隸送至此處耕種。
現在吐蕃又得了出海口,這要是假以時日,怕不又要成為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