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做火柴只是一個開始,主要是為了培養一批能夠承擔精細操作的熟練工,為後期生産火藥、青黴素等産品儲備人才。
這事兒是李琮提的,李琮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武平績在島上鬧得這一出,給南洋都護府從上到下都提了個醒,如果大唐本土的世家豪強想把手伸到灣州,目前光靠都護府目前的力量是不足以推據的。
不是說李琮不夠強硬,而是島上軍屯的力量有限,不但要搞城內建設還要兼顧海上防禦。
南洋群島都是島嶼,四面環海,有心搞事的人從任何一個方向都能登陸上島,光靠傳統冷兵器的防禦是不遠遠不夠的。
薛先生說他們需要火藥、火炮和岸防。
反正陛下不是說要把灣州打造成一座海上堡壘?那統就按照海上碉堡的標準建唄。
李琮一開始以為748說的是氣話,畢竟武家在島上惹事惹得他也是一肚子的氣,748跟他進言的時候他也沒繃著,順嘴就跟著放了一通狠話。
但他哪知道薛三是說真的啊!?
結果第二天,天還沒亮薛三就敲開了他的大都護府。
這倒也沒啥,薛三家就在大都護府的斜對面,過個馬路就是,方便得很。
但等李琮看了他遞上來的那份計劃書,李琮就覺得不方便了!
什麼?薛三修改了之前南洋的發展計劃,把灣州這個“海上中轉站”的定義改成“海上生産廠”,還為“生産廠”設計了與之相配的武力!?
它甚至還手搓了一門迷你小炮拉到他家,天知道李琮看見這麼小炮發射的時候多震驚。他渾渾噩噩走回到臥室,輾轉反側一整天都沒睡著,最後掛著濃濃的黑眼圈跑去對面的薛三家商量,說造炮這事兒先不要聲張,等真研究穩妥了再跟朝廷上報,薛三要是實在想搞,那就先在南洋群島中那幾個沒人的島上試驗,城裡放炮要不得。
弱小、可憐,又無助。
其實李琮並不是被火炮嚇到了,他一個在磧西坐鎮多年的人,對火器和火藥並不陌生,也早已失去了對“天雷火法”的玄學濾鏡。
而且748的這門小炮也並沒有十分超前,真說起來其實也就是大一點的火藥集合體,除了動靜大、冒煙多、石頭亂飛,真沒表現出碾壓冷兵器的絕對實力。
至少從射程和準頭上,手搓小炮根本沒辦法跟神臂弩比。
那李琮是怕什麼呢?
李琮怕的是他親爹。
這炮威力一般,但架不住是個新鮮玩意兒,而且打出去的時候非常有氣勢,那巨大的聲響和騰起的火光都很能唬人。
他爹近些年就喜歡這類的東西,甭管好不好用,場面必須要華麗。李琮都能想象得到,這要是放個百八十門一起發射,那絕對是能打到他爹的心坎裡的,不管花費多少。
可問題在於,現在的大唐軍器監造不出這個多合格的小炮,大唐的鋼料也不能保證不炸膛、不啞火。別到時候敵人打不著,自家的兵丁因為炸膛啞火倒下一片,那不就等於給朝廷添亂了麼。
於是李琮按壓著抽痛的額頭,好聲好氣地跟748商量先別上難度,咱們灣州還是要以貿易為主,實在不行你做那個銀鏡也行啊,火藥這事兒得穩紮穩打著來。
統是什麼統,打蛇隨棍上啊!
於是它一手造銀鏡,一手做火藥。但領導的話統也聽進去了,所以統決定從最不起眼的火柴開始做起,等以後領導接受度刷滿後再過渡到煙花、炸藥,你看夠不夠穩?
李琮:……
李琮的腦袋疼得越發厲害了,但他也的確喜歡火柴。
748的火柴使用了安全配方,核心技術在於火柴頭的配方,由氧化劑、燃料粘合劑和穩定劑組成。氧化劑高溫摩擦分解出氧氣助燃,再用穩定劑控制反應強度。
當然,完全參照現代安全火柴的配方不現實,至少氯酸鉀、二氧化錳和玻璃粉在開元年間就不好找。不過748是真大佬,沒有氯酸鉀可以用硝酸鉀代替,粘合劑用魚鰾膠、蟲膠湊合,二氧化錳比較麻煩,費了好大周張找到了在能入藥的“無名異”,至於硫磺,隨便挖挖就可以了,畢竟南洋群島上的礦産不少,硫磺一點都不缺。
做出來的成品,只一下就俘獲了李琮的心。
該說不說,這東西是真心好用,方便、輕便、一點就著,堪稱行軍打仗、長途旅行的利器。
所以怎麼辦呢?火柴這東西的確很方便生活啊!尤其是在潮濕的南洋群島,要真是能有個穩定的火源,幹活真的很方便。
於是想了又想,李琮到底沒捨得再勸阻,半推半就地建起了大唐第一座火柴作坊。
原本只是以為坐點小生意,結果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座看似不起眼的火工坊,竟然在之後不遠的一年之內,突然地爆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