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姚崇說的那個“新人”,指的便是遠在西域的薛三。
雖然這人目前還只是個正八品的小官,可他出現在皇帝口中的次數可比別人多了太多,這一點張說宋璟與他都沒得比。
當然也不是被皇帝提的多就有才能,奸佞之流最會討人喜歡,得皇帝寵信的也是不少。
但這薛三不一樣,他不算奸佞,甚至他還很有才能,只是這才能通常不走尋常路,常有神來之筆,令人難以預料。
講真,姚崇還挺怕這種“難以預料的”。
難以預料就代表不可控,不按約定俗成的規矩行事,不能參透他的行為邏輯。
薛三帶給大唐很多新鮮的東西,從豆油到曲轅犁,再到醬油、肥皂和飛天氣球,一樣一樣,都在改變著時代。
姚崇活了幾十年,從來沒見過這樣密集的改變,這種改變不是政治權力的改變,而是源於根本生活的改變,這種改變幾乎以人力無法阻擋。
他總有種感覺,再讓薛三改變下去,這個大唐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上奏本的時候他格外緊張,生怕陛下不同意,大筆一揮要提拔薛三。
別的不說,這要陛下開了口,他除了“薛三年輕無經驗”也說不出別的反對理由,畢竟薛三是有實打實的功勞,文治武功都有,比朝中的許多治官都強太多了。
甘羅十二可為相,薛大壯二十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勉強。
好在李隆基還是有分寸的,贊了宋璟幾句便同意了。
姚崇正想告退,忽然李隆基又招呼他過來,說給他看個好東西。
“這是嗣直這次從磧西帶回來的,是薛三剛造出來的好東西。”
李隆基笑著說道。
姚崇一聽“薛三”這倆字就腦袋疼。這可真是怕什麼就來什麼,剛才還說薛三帶了太多的不確定,現在這不確定不就找上門了。
不過難得皇帝有興致,他又不好掃了皇帝的興,只能附和著過來檢視。
一看,三觀碎裂,整個人都渾渾噩噩,感覺眼前的一切都不真實。
李隆基給姚崇看的當然是顯微鏡,李琮風塵僕僕地回來奔喪,也不忘把這顯微鏡獻給他尊敬的父皇。
李隆基在百福宮守靈守到憋悶,眼見著兒子獻了這麼一個稀奇的寶貝,他哪有不高興的,當即便在宮裡玩了起來。
因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還是要學習的,所以李隆基便拉著兒子一起在百福宮守靈,順便一起研究新入手的寶貝。反正李琮是他的長子,替大父守靈理所應當,說出去名聲也好聽。
然後沒過兩天,在百福宮守靈的孫輩多了一個李璡。
之後又有李瑛、李亨、永穆公主、常芬公主,以及宗室的一些孫輩,老李家的兒孫輩集體在百福宮給太上皇守靈。
朝野對天家的行動贊不絕口,都說這一代的李氏皇族謙謹恭孝,堪為天下人表率。
唯有身為紫微令的姚崇心裡畫弧,覺得這裡面怕是有點什麼說道,不然為啥郯王回來之前就只有陛下和幾位大王爺守靈,可等郯王回來以後,李家的下一代紛紛開始往百福宮裡鑽了呢?!
對此姚崇腦補了好幾出波雲詭譎的政鬥大戲,也曾在深夜與心腹反複推演未來走向,殊不知真相竟然如此簡單。
——是的,就像之前一樣,熟練掌握顯微鏡用法的李隆基,他又忍不住顯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