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安排群臣沒有異議。
張孝嵩原本文官出身,一路帶兵打破吐蕃大食聯軍,破格晉升是理所應當,而且看筆下的意思似乎更重其武功,大唐的文官能提槍上馬的可是不少,也不差一個張禦史。
薛大壯任安西軍器監坊令,雖說製造強弩是他分內之事,但駕著熱氣球破城可不是弩坊監作的職責,而且陛下也說了此人依實績提拔,人家剛到磧西便立下戰功,提個從八品也沒什麼不行。
但是這個阿使那獻……
阿使那獻這個事兒,姚崇之前也一直犯嘀咕。
有張孝嵩在,阿使那獻打的著實不怎麼出彩,風頭全被西路雜牌軍給蓋過去了。
可偏偏姚崇清楚,李隆基是有心扶持阿使那獻做西突厥可汗的,要是這次陛下一意孤行要下旨,那他該怎麼應對?別不又像之前武婕妤獻禮那一回,摸不準龍脈反而受嫌棄吧!?
然後中書省便收到了郯王李琮給李隆基上的奏摺。
姚崇一看這好啊,原來郭虔瓘和李琮也不贊成馬上封阿使那獻為西突厥可汗。這倆人一個是陛下的長子,一個是陛下最信任的武將,有他倆在前面頂著自己還怕什麼?這都有人沖鋒陷陣了啊!
於是姚崇馬上把這份奏摺報給了皇帝。
他覺得阿使那獻不能封是對的,但遷任安西都護府他沒看明白。
阿使那獻本就是突厥人,北庭都護府從設立之處便是防著突厥,後來西突厥被郭虔瓘打散,十部歸附,剩下的突騎施和後突厥默啜部變成了北庭防範的重點。阿使那氏再沒落那也是突厥的王族,把阿使那獻調到安西,那他不就和他的部族兵士脫離了嗎?
李琮和郭虔瓘這是準備架空阿使那獻?!
姚崇雖然心中疑惑,但姚崇並沒有說出口,畢竟西突厥可汗由誰做他暫時也沒有什麼目標。
而且皇帝正高興呢,看兒子和郭虔瓘尤其順眼,他倆說阿使那獻不適合,誰要是出來橫加阻攔,那肯定討不了好。
果然,朝中就有白目的大臣,對阿使那獻的安排提出異議。
李隆基有點不耐煩聽,那仗都是張孝嵩打的,西域諸國有目共睹。阿使那獻雖然也收複了幾個小國,可他在鐵門關吃了敗仗,封個敗軍之將誰能服氣?還是他兒子說的對,得讓他先跟著薛三洗一洗名聲。
李隆基現在是一點兒都不懷疑748的本事,他那麼大一個兒子到了安西就混了一個大功,一個突厥人還能比得過他的嗣直!?
“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不著急封西突厥可汗。”
寶座上的皇帝輕笑一聲。
“再等等,說不定過個兩三年,整個西域都是我大唐的了,到時候還封什麼突厥可汗,都是朕的節度使!”
皇帝有如此雄心,下面的臣子還能說什麼,關於阿使那獻的安排就這樣定了下來。
李隆基高興,姚崇高興,高力士高興,滿朝文武大部分人也都高興。
唯有後宮的某些人就不大高興了,首當其沖的就是武婕妤,聽說醬園子管事薛大壯在磧西立下戰功,攻破渴塞城,武婕妤差點沒把一口銀牙咬碎。
可惡!怎麼沒摔死他!
之前她安排族人追殺這姓薛的,結果事兒沒辦成不說還惹了一身騷,有人舉發她同州武氏勾連外族,意圖不軌,證據就是那幾個被打的頭破血流還上門討債的突騎施人。
雖然最後這事兒矇混過去了,但武婕妤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她現在終於明白大唐李家雖然嘴上說對武氏一族既往不咎,實則一直在嚴密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要不是那幾個突騎施人滿身臭氣一看就不似正常人,這事兒還真沒那麼容易讓她過關。
經此一事之後,族人對她的心思也淡了些,不再像之前那樣對她有求必應。
這一方面是害怕再被捲入風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聖上最近又有了新寵——趙麗妃的父兄不知從哪兒尋了一班歌伎回來,其中有兩位春蘭秋菊各有風情,把陛下迷的不要不要的,也顧不上時常來後宮看她了。
這事兒,簡直踩在了武婕妤的命門上,讓她恨得日日焦心,夜不能寐。
偏偏此刻她被診出懷有身孕,陛下便有了不幸她的理由,讓她想撒嬌弄痴都沒話說。
武婕妤也知道現下最重要的當然是孩子,只要能成功生下一個兒子,那她就算徹底在大明宮中站穩了腳跟,也能去爭一爭那還空懸的惠妃之位。
可打從她進宮一來,她還從來沒受過這麼大的窩囊氣。腦子裡雖然明白輕重,但心裡這股火卻始終不能平複。於是她還是忍不住動用宮裡的人脈,冒險去刺探帝王的行蹤,想知道趙家又獻了什麼玩意兒上來。
“乃是趙家在各地採買的奴婢,其中有一人來自海州橋東村,甚是得陛下歡心,聽說……陛下已經許她進宮侍奉了……”
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