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琮見748進來,如同看到了救星。
“薛先生你來的正好,前線剛剛送來的急報,說張禦史在碎葉城遭遇敵襲……”
碎葉城?
748迅速檢索了一下地圖,大驚,張孝嵩怎麼跑那麼快!?他不說還要聯合幾個部族騎兵一起上嗎!?
而且這個碎葉城,年前不是有突騎施的十姓來降嗎?皇帝還給他們封了官,給他們劃地居住,怎麼又突然襲擊張孝嵩了呢?
似乎是看出了748的疑惑,李琮搖了搖頭。
“突騎施也是突厥人,突厥人部族眾多,內附的是葛邏祿、胡祿屋、鼠尼施三個部族。這次襲擊張孝嵩的是車鼻施部族。”
“大食吐蕃來勢洶洶,西域原本便有不少搖擺的部族和城池,趁著這一次拔汗那內亂,許多人都是人心浮動,像車鼻施部就受默啜的挑唆,起事阻攔大軍西征。”
“我大唐雖然在磧西設了安西都護府,但能控制的區域不過幾個大城,其他廣闊的草場和荒漠都是這些部族自由來去,願意內附我們便給他們一個名頭,實則管控力有限,便是葛邏祿三部人馬也隨時都可能翻臉。”
說著這裡,李琮長嘆了一口氣。
之前在長安城,看著這些外族恭恭敬敬的邁入大明宮,向父皇進獻朝貢,他便以為他們是真心臣服,磧西和大唐的其他地方一樣,人心都是向著大唐的。
可真到了龜茲城,他所看到的和聽到的都和之前有很大的不同。這裡只講利益,城池之間、部族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更多的還是利益的權衡和交換。誰的拳頭大,誰給的利益更多,這兩樣都是衡量彼此關系的變數。
這些事,之前在長安城可從沒有人跟他講過。
“遏波還沒逃進安西四鎮的範圍,阿勒達上位的訊息便在西域諸國中傳的沸沸揚揚,幾乎無人不知。張禦史雖然號令了幾十個部族一起出兵,但這些部族大都聚居在安西四鎮周圍,實力有限,遇到突騎施的伏兵便是一場惡仗。”
“好在這次大軍出征兵分兩路,張禦史率領戎族部落兵馬出龜茲向西直取,另一路則是由磧西節度使阿使那獻率北庭軍精銳抵進安西州,從山口繞道拔汗那西部的鐵門關,與張孝嵩形成合圍。”
“現在阿使那獻一部進展順利,所以即便張禦史一出龜茲便在碎葉城受挫,只要阿使那獻能順利抵達鐵門關,那便可以從後方向拔汗那發起攻擊,截斷阿勒達與大食的聯系,張禦史在前吸引吐蕃和突厥兵力的壓力也能減輕不少……”
李琮說的這些都是他與安西副大都護太原郡公郭虔瓘商議之後的策略,儼然把張孝嵩這一路聯軍當成了迷惑敵人、牽制兵力的靶子,把真正的寶壓在阿使那獻統領的北路大軍上。
這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阿使那獻戰功赫赫,帶領的還是北亭都護府的精銳,是正統的大唐鐵騎。而張孝嵩,張孝嵩一個文官出身,拉的隊伍還是部落聯合的雜牌,戰鬥力和執行力怎麼跟阿使那獻比?被當做誘餌吸引火力理所當然。
但748不愛聽這個,它的任務可是幫助張孝嵩收複拔汗那,那什麼獻算個鳥?!憑啥讓張孝嵩給他打掩護!?
所以748很不服氣,催著李琮盡快把神臂弓給張孝嵩送過去,它得讓張禦史支稜起來。
李琮有點為難。
按照他和郭虔瓘的計劃,真正的主力在阿使那獻的北路軍,有什麼新鮮東西也得可著北路軍來,給一出門就捱了一悶棍的張孝嵩有啥用?不是擎等著給敵人送禮嗎?
但他也知道748跟張孝嵩關系不錯,而且這些強弩之前也是跟張禦史講好的,送西路軍也比送北路軍方便。
“那……”
正猶豫著,忽然外面有軍兵急急進來傳報,說張禦史率軍已經擊破了突騎施的阻擊,殺車鼻施部和吐蕃軍過千人,大勝。
如今正乘勝追擊,沿河西進,一路過關斬將連破十餘城。
啊?!
這下,李琮和748雙雙驚訝了。
張孝嵩這麼猛的嗎?!帶著一群臨時拉起來的部族兵,就這麼把車鼻施給滅了?!
“因,兵力所限,被車鼻施部逃了大半。”
傳令兵一五一十地傳遞戰報。
“張禦史繳殺是車鼻施的前部和吐蕃軍。張禦史悍勇,親自提槍上陣,銳不可當,那些突厥人被他勇武所奪,心生怯意,大敗而歸。”
“張禦史預先在車鼻施逃跑的路上下了伏兵,以箭陣逐殘部向北逃竄,被伏兵截殺後不得不西轉,如今部族已是退去了阿使不來城。”
“張禦史為了不延誤戰機,只留部分部族兵清掃戰場,自己則是帶兵一路向西挺進。”
“如今算上小的回來報信的時間,大軍應該快趕拔汗那的渴塞城了。”